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
姚蕾
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兴幼儿园 226009
幼儿时期正是习惯养成和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幼儿责任感、独立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注重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教育合力的形成,给幼儿劳动教育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为适宜的氛围,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求优化策略,有利于促进幼儿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
从家园共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劳动教育现状有很多方面急需改进,在家庭方面,一些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深,出现了过分包办代替的情况,以为幼儿还小,不需要参加劳动,宁愿替子女包办生活上的一切,造成幼儿缺乏锻炼自我服务能力及担当家庭责任的机会,也有一些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很难把劳动教育纳入日常家庭生活中去,就幼儿园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健全,劳动教育内容通常仅限于单纯的值日生活动或者课堂中劳动主题教学,系统性、连贯性不强,很难适应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开展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讲解与演示为主要形式,幼儿积极参与与实践操作机会不多,不能完全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与热情,而且在家园协同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双方对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及方式等很难取得一致,信息沟通不畅且不能形成教育合力[1]。另外,社会环境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关注还需要加强,支持幼儿劳动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与氛围不足,这进一步限制了家园共育环境下幼儿劳动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这些现状既影响幼儿劳动技能发展,又不利于幼儿良好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养成,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建构家园劳动教育的目标协同体系
建构家园劳动教育目标协同体系是保证幼儿劳动教育指向一致、效果显著的核心基础,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的目标不符,就容易造成教育内容的脱节和方法的矛盾,让幼儿处于认知的困惑之中,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实现家庭和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的深度协同,幼儿园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立覆盖自我服务、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三个层面的阶段性目标[2]。比如,小班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穿衣服和收拾东西等;中班的重点是参加简单的家庭劳动,比如摆餐具等;大班扩展到对社会劳动的理解,比如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的体验等。与此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和教育沙龙等活动,为家长们讲解各个阶段的目标意义和价值,并指导家长根据家庭实际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家庭劳动目标,在家庭层面,家长要积极与幼儿园交流,学习园所劳动教育规划并细化幼儿园目标纳入家庭生活场景。针对幼儿园提出的“养成整理的习惯”这一目标,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幼儿设立专门的收纳空间,并指导幼儿每天对玩具和衣物进行整理。双方也需要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对幼儿在园内和家中的劳动表现进行经常性反馈,并一起调整目标实施策略,以保证劳动教育目标不仅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还可以使家园无缝对接,产生巨大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研制生活化、游戏化的家园共育劳动课程
开发生活化、游戏化的家园共育劳动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劳动参与兴趣,促进劳动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生活化注重把劳动教育和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价值,游戏化的方式是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来进行劳动活动,使得整个劳动过程变
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3]。
在课程设计中,幼儿园可以以幼儿生活经验为中心,设置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比如,围绕“小小美食家”这一主题组织幼儿参加食材清洗和简单面点的制作,鼓励家长在家继续课程内容,让幼儿参加择菜、摆碗筷和其他厨房劳动,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联动下深刻感受劳动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将游戏元素整合到劳动课程中,并设计了如“劳动闯关”和“家务小能手大较量”这样的游戏化教学环节。比如,把收拾玩具的流程设计成为“玩具回家”的游戏,给不同的玩具建立一个专属的“家”,幼儿需要在指定的时间把玩具送回到相应的地方,并通过比赛和积分来提高趣味性,在家庭方面,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家庭劳动游戏计划”,比如把打扫卫生改为“清洁大冒险”、设定不同的任务关卡、完成任务即可领取“劳动勋章”、累积一定的勋章兑换奖励等,还利用假期进行特色劳动实践活动,比如春节时一起做传统美食,植树节时一起种绿植等等,使幼儿在生活化和游戏化课程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中去,一边收获喜悦,一边发展劳动技能和责任感,达到家园共育、劳动教育深度结合。
(三)打造常态化的家园劳动教育互动平台
构建常态化家园劳动教育互动平台是推动家庭和幼儿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措施。通过构建稳定高效互动机制可以破除家园间沟通壁垒,产生持续有效教育合力,幼儿园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互动平台。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班级群定期推送劳动教育知识和活动案例以及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表现视频,便于家长掌握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情况;开辟线上家长课堂,请专家或者优秀教师交流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回答家长的问题。同时,开发劳动教育互动小程序,设置“家庭劳动打卡”“劳动成果分享”等板块,鼓励家长上传幼儿在家劳动照片、视频,记录成长点滴,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线下,经常举办家长开放日和亲子劳动实践等活动。比如,每月开展一次“亲子劳动日”活动,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参加种植和手工制作劳动项目,加强亲子互动,同时使家长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体验;推出“家长助教”,把不同专业的家长请进教室,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对幼儿进行特色劳动教育,比如厨师家长交流烹饪知识、园艺师家长对植物养护的解释等等,充实了劳动教育资源。
结束语
家园共育视野中的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明确了解现状和准确执行优化策略,建构更加有效的家园共育劳动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方面的优势,调动幼儿参加劳动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今后,也需要继续关注幼儿劳动教育动态发展问题,不断健全家园共育机制,给幼儿劳动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帮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志明,成建丽.劳动教育: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域—卢梭自然主义劳动教育思想评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4-59.
[2]郭姗,鄢超云.走向劳动品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应然进路[J].教育导刊,2021(8):14-15.
[3]林丽情.种下劳动的种子——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4(2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