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腐蚀缺陷智能诊断方法探讨
徐玉霞
宁夏弘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1
1.承压设备腐蚀现状与传统诊断方法局限性
1.1 承压设备腐蚀现状
承压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常面临高温、高压及强腐蚀介质。石油化工领域设备易接触硫化氢、氯离子等腐蚀性物质,加速腐蚀。腐蚀类型多样,包括均匀腐蚀(使壁厚减薄、强度下降)、点蚀(形成小孔,易致穿孔泄漏)、缝隙腐蚀(多发生于法兰等缝隙处)、应力腐蚀开裂(拉应力与特定介质共同作用,隐蔽性强、危害大)。这些缺陷严重影响设备结构完整性与使用寿命。
1.2 传统诊断方法局限性
传统诊断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目视检测依赖人工观察表面,难察觉微小、内部及隐蔽缺陷,结果受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准确性与可靠性低。量具检测仅能测量部分表面腐蚀尺寸,无法检测内部腐蚀,且操作繁琐、效率低。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虽能检测内部缺陷,但精度有限、对复杂形状设备适应性差,数据分析依赖人工,易误判漏判。此外,传统方法多无法实时监测,难以满足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需求。
2.智能诊断技术原理
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智能诊断的基础是获取大量准确的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在承压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腐蚀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环境参数以及与腐蚀相关的特征参数。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包含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需要进行预处理。利用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干扰,采用数据插值、统计方法等填补缺失值,通过异常值检测算法识别并处理异常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特征提取与选择
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能够有效表征设备腐蚀状态的特征参数至关重要。可采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域分析等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如信号的均值、方差、峰值、频率成分等。对于图像数据,可提取腐蚀区域的形状、面积、灰度值等特征。在众多提取的特征中,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递归特征消除等方法选择对腐蚀缺陷诊断最具代表性和区分度的特征,减少数据维度,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1]。
2.3 诊断模型构建与训练
根据承压设备的特点和腐蚀缺陷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算法构建诊断模型。常用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将经过特征提取和选择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诊断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学习到腐蚀缺陷特征与设备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性能,如准确率、召回率、F1 分数等,不断优化模型,提高其诊断能力。
3.承压设备腐蚀缺陷智能诊断方法
3.1 基于机器学习的诊断方法
3.1.1 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通过寻找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样本分开。在承压设备腐蚀缺陷诊断中,将正常设备状态数据和不同类型、程度的腐蚀缺陷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 SVM 模型进行训练。该模型能有效处理小样本、非线性分类问题,在腐蚀缺陷类型识别方面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依据提取的特征参数对不同腐蚀类型进行有效区分。
3.1.2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由多个决策树组成的集成学习模型。它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有放回抽样,构建多个决策树,然后综合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最终决策。在承压设备腐蚀诊断中,随机森林可对大量复杂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处理高维数据,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和泛化性能,可根据多个特征参数对设备腐蚀程度进行准确分级。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诊断方法
3.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图像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承压设备腐蚀诊断中,可通过无损检测技术获取设备内部或表面的图像,如射线检测图像、超声检测图像等。CNN 模型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等结构,自动提取图像中的腐蚀特征,实现对腐蚀缺陷的检测和分类,能精准识别腐蚀相关的各类图像特征以判断腐蚀严重程度。
3.2.2 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
循环神经网络适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承压设备的运行数据通常具有时间序列特征,RNN 及其变体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能够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关系。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腐蚀速率等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学习,可预测腐蚀缺陷的发展趋势,依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腐蚀状况进行有效预估。
3.3 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诊断方法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承压设备的全面感知和数据实时传输。通过在设备上部署大量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大数据技术则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如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腐蚀规律和模式,为腐蚀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诊断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实时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及时性。
4.智能诊断方法优势
4.1 提高诊断准确性
智能诊断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承压设备的腐蚀缺陷类型、程度和位置。相比传统方法,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判和漏判,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基于深度学习的诊断模型在处理复杂的腐蚀图像时,能够准确识别微小的腐蚀缺陷,这是传统的目视检测和简单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的[2]。
4.2 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
借助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诊断模型,能够实时监测承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及时的预警使维护人员能够在设备出现严重故障之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腐蚀速率,当腐蚀速率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为工作人员提供及时提示。
4.3 提升诊断效率
智能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传统的人工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设备快速诊断的需求。而智能诊断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设备的全面诊断,提高了设备的运维效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对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诊断结果,远快于人工分析耗时。
5.结论
承压设备腐蚀缺陷智能诊断方法在诊断准确性、实时监测预警及效率上优势显著,远超传统方法。虽面临数据质量与安全、模型适应性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但通过保障数据质量安全、优化模型、培养人才等策略可逐步解决。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其在该领域作用将更关键,未来需持续研究创新,拓展应用并提升性能,以满足工业对设备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单来民,喻友均,费学智,等. 承压设备表面腐蚀缺陷的微波无损检测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25,42 (05): 130-134.
[2]田志勇,许泽阳,张国晋. 在线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在承压设备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 40 (S2): 19-22
姓名:徐玉霞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97.03.26 籍贯:宁夏 学历: 硕士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