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现状及管理初探
姜玉杰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大型国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生产安全和经营安全对国家经济秩序与社会稳定影响深远。自有保安人员作为内部安全核心力量,承担着 保卫 人车管理 职责。随着国企生产规模扩大化、社会安全形势复杂化,对保安工作的专 式已难以适配新需求,如何优化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保安战斗力,成为 国企自有保安群体,通过分析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国企提供实操性管理方案。助力提升保安队伍素质与效能,来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为可持续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一、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现状分析
(一)人员构成特征
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状态,中老年群体在队伍中占据主导地位。据某大型能源国企的统计数据显示,其自有保安人员中,60-50 岁占84%,46-50 岁占15%,而小于45 岁仅占1%。这种年龄结构导致队伍整体的体能储备严重不足,在面对需要快速反应和高强度体力付出的突发安全事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大于67%。较低的学历层次使得保安人员在理解和执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新型安全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二)现存核心问题
1.素质能力短板
(1)身体健康问题: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许多中老年保安人员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不少人患有慢性疾病。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保安人员因身体原因难以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容易出现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学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安全设备被应用于大型国企的安全防范工作中,如智能监控系统、红外报警装置、消防自动化设备等。然而,由于保安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且年龄偏大,其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相对较慢,对新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存在较大困难。
(3)责任意识薄弱:在保安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不清。存在工作中擅离职守;交接班时,未准确传递工作信息等问题。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2.管理体系缺陷
(1)培训机制碎片化:目前,大型国企对自有保安人员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培训机制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2)岗位配置主观性强:在保安人员的岗位分配上,大多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和标准。这种主观性较强的岗位配置方式,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3)激励机制缺失: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的薪酬待遇相对固定,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无论工作表现好坏,薪酬差异不大,同时,保安队伍缺乏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导致其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工作氛围和战斗力。
二、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管理优化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
.分层分类设计培训内容
(1)基础必修模块:基础必修模块是所有保安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在法律法规方面,详细解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与保 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使保安人员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了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效果,将基础必修模块的内容制作成知识点视频课程,保安人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每个视频课程时长控制在4-5 分钟,便于保安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2)岗位专项模块: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要求,设计差异化的岗位专项培训内容。如:人、车管理,礼仪培训;巡逻岗的巡逻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能力;监控岗的监控设备操作技能等。
(3)能力提升模块:能力提升模块旨在提高保安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每月组织 1 次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盗窃事件应急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等。
2.完善“传帮带”机制:从保安队伍中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教学意愿的老保安担任师傅,新入职的保安人员或工作能力相对薄弱的保安人员作为徒弟。师傅负责对徒弟进行日常工作指导、技能培训和经验传授,帮助徒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帮带成果交流会,每月至少召开1 次,确保“传帮带”机制的有效实施。
(二)科学优化岗位配置
1.建立人员素质评估体系
(1)人员能力档案构建:从多个维度对保安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评估,建立详细的人员能力档案。从身体状况、经验年限方面评估保安人员工作能力。为每位保安人员建立详细的人员能力档案并动态更新。
(2)岗位需求标准制定:结合大型国企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安全要求,制定明确的岗位需求标准,为保安人员的岗位分配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每个岗位都能配备合适的人员。
2.动态调整岗位分配
(1)人岗匹配实施:根据保安人员的能力档案和岗位需求标准,在考虑保安人员的个人意愿和职业发展需及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岗匹配,提高保安人员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2)岗位适配性评估与调整:每季度进行一次岗位适配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保安人员在岗位上的工作表现、与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工作满意度等。根据评估结果,结合保安人员的身体状况变化和技能提升情况,及时对岗位进行调整,确保人岗匹配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
(三)健全激励与考核机制
1.考核指标设定
绩效考核指标应全面、客观地反映保安人员的工作表现。从工作纪律、任务完成度、应急处置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定,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打分。
2.考核结果应用
设立不同等级绩效奖金,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
(四)强化制度保障与科技赋能
1.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制定详细的《保安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责任范围和考核指标等。
2.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每月组织一次保安人员座谈会,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主持,听取保安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
(1)智能安防设备应用:部署智能巡逻打卡系统,在厂区内设置多个打卡点,进行按点按时巡逻。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系统监控保安人员的巡逻情况。利用智能监控设备与电子围栏识别技术,对厂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
(2)建立快速通讯平台:依托企业内自有通讯平台,将业务指示、工作安排、班组异常情况等内容整合到平台上,实现保安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为保安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沟通渠道。
三、结论
为大型国企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营提供坚实安全保障,针对大型国企自有保安人员的人员结构、整体素质、管理体系培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策略: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提高保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科学优化岗位配置,以实现人岗最佳匹配;健全激励与考核机制,激发保安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制度保障与科技赋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等.中国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202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24
[2]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蓝皮书(2024)[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