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际压力与心理调试的优化研究
胡彬彬 贾梦霏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场景更加贴近职场环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入企业或工厂实习,虽然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在实习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据调查,部分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人际压力,严重危害自身的心理健康。针对该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缓解人际交往压力的措施,增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支撑。
、大学生人际压力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压力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校园、职场以及个人因素综合引起,核心影响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种。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学生需要频繁往返学校和企业场景。上述两种场景的人际交往规则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适应性较低容易引发人际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无法快速适应环境转变,回避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以此引发人际压力。
技能作为高职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大部分技能需要团队合作形式完成。该种学习模式也会加重人际压力。技能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跟不上小组进度,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心理,不敢在小组活动中提出意见。而技能突出的学生可能由于承担过多任务而产生不满心理,引发小组内部冲突[1]。
高职院校处于学生和职场人身份的过渡时期,学生极易因自我认知不清晰而引发人际压力。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跨院校交流或与企业高学历员工接触时,不敢表达个人观点。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职场工作中依旧存在严重的学生思维,缺乏工作专业性。由于对自身形象不符合职场期待,产生自我否定心理,回避人际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压力心理调适措施
(一)优化服务平台
为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学校可积极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成立人际交往压力互助社区。学生可自由登录平台,查看往届优秀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分享,学习职场沟通技巧、应对同事竞争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在吸取他人经验的过程中缓解自身的人际交往压力。同时,平台中还可设置匿名提问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在平台中发布实习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困惑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也可收录真实的工作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线下平台搭建期间,学校可联合相关企业成立心理服务站,服务站安排学校心理咨询师和企业人员驻扎。学校心理咨询师则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缓解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而企业人员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生传递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同事协作方式。还可在学校内部设立调解角,当学生发生矛盾时可申请调解,并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沟通交流,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重改善传统以理论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学习需求,将人际交往技能和工作场景深度融合。可开展专门的人际交往课程,设置职业素养、职场沟通课程,将交往技能真正融入工作场景中。课堂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设置虚拟场景,模拟职场中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的场景,讲述汇报工作流程和表达方式,训练学生清晰明确地说明目前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支持内容。通过场景和技巧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性,缓解自身的焦虑心理,也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供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应避免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而是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工作场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对于人际交往技能薄弱的学生,可组织自信力提升辅导活动,设置可达成的技能小目标,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动表达个人观点,掌握熟练的沟通技巧,逐渐培养交往自信,以避免因能力差异而回避人际交往。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为其提供专项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经济差异,避免将消费能力和人际价值相绑定。同时,向学生传授低成本的社交技巧,可通过分享学习资料、共同完成技能联系而建立友好关系。
对于实习学生,可进行一对一跟踪咨询,定期与实习期的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人际问题,避免长期积累压力引发心理问题。
为保证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及时性,还可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可针对实习期间的人际冲突问题建立应急咨询通道。如果学生工作期间因人际交往而出现情绪崩溃,可随时随地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快速缓解不良情绪,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避免产生自我否定心理,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热情。
(四)调节个人情绪
良好的个人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持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关键,技能教学期间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场景,提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以快速缓解不良情绪。
面对团队协作矛盾,小组内部意见产生分歧或情绪激动情况时,可先暂停沟通,通过深呼吸、喝水等方式平复自身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时口不择言,影响团队和谐[2]。
面对实习期间的人际焦虑时,可采用积极暗示法。鼓励学生工作前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鼓励自己主动打招呼,向师傅请教问题,通过正向的心理暗示来解决自身的抗拒心理。
此外,在调节自身不良情绪的过程中,可将技能练习作为情绪调节的载体。学生在感受到人际交往压力期间,可通过重复、熟练的技能操作来平复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积累。该种方法能够在调节情绪的过程中巩固专业技能,达成共赢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较多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合理的心理调试方式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细化心理调试措施,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职场工作和学习期间的人际交往问题,掌握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防止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阻碍个人的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俊,张英培,叶姿汝,等.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经验性回避和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4,19(24):59-63.
[2]张欣怡,罗增让.孤独感在大学生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04):77-81.
课题项目: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24 年度专项调研课题《河南高职大学生人际压力与心理调试问题定位与优化研究》(编号:QSNYJ202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