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参与度提升的方法
王海燕
四川省中江县太安镇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618100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在初中阶段被拿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所承担起来的是一份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使命。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去传递知识,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于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如此一来,其教学成效便要依赖于学生在主动投入与深度参与上的表现。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加以生活化的重构
(一)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深度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了个人品德、家庭伦理、社会规则与国家法治等好几个层面,而它在本质上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来理解并适应社会生活当中的那些基本规范。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这个过程当中,往往会对教材文本产生过度的依赖,他们会把那些抽象的概念给直接地灌输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忽视掉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生活情境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像是这样一种脱离了现实情况的教学方式,就很容易让学生们能够产生出一种疏离的感觉,如此一来便很难去激发出他们对于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参与进来的意愿。
(二)在话题选择上要体现出贴近性与时代性方面的特质
学生们参与进来的那种积极性,常常会来源于话题本身跟他们自身所关切事物的契合程度有多高。要是教学的话题远离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又或是远离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那就很难去引发他们在这方面的情感共鸣以及思维层面的投入动作。因此,教师们在去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去注重话题所呈现出来的贴近性以及时代性方面的特质,要去选取那些跟青少年成长这件事情有着密切关联的议题,像是网络交友安全呀,校园欺凌的应对方法,又或是消费权益的保护之类的议题。这一类的议题,一方面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现实层面的紧迫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去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就拿讲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这个单元的内容来说吧,就可以去围绕着“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向网友去透露真实信息”,以及“要如何去应对网络谣言”这些具体的问题来展开一场讨论,并去鼓励学生们来分享他们自身的经历和观点。这种贴近了现实生活的议题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地去打破课堂上沉闷的局面,进而促使学生们能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一个积极的对话参与者。
二、教学方法在互动性方面的创新
(-) 对话式教学手法的深化与拓展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场景中,教师就应当去做出角色方面的转变,从原先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与对话的参与者。通过借助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去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加以追问和引导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安全、尊重的对话氛围环境。就拿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个议题来说吧,教师可以先去把不同的社会分配方案给呈现出来,邀请学生来表达支持或是反对的意见,并对其中的理由加以追问。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并不急着去作出评判的动作,反倒是去鼓励学生把依据给阐述出来,如此一来便促进了多元化观点得以呈现和交锋。这种对话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起到锻炼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进行表达的自信心与参与的意愿。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去关注到那些沉默的学生,通过借助小组讨论、书面表达之类的方式为他们去提供参与的渠道,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组织与引导
合作学习算得上是拿来提升学生参与度的一种重要策略,它通过借助小组协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去共同建构起知识体系、并把问题给解决掉。在道德与法治课当中,教师可以去围绕着特定的议题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像是“设计一份班级文明公约”呀,又或是“策划一次社区法治宣传活动”之类的,并对小组成员提出分工协作、共同去完成任务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去进行观点方面的交流、意见层面的整合以及任务的分配工作,如此一来,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与责任感就能够得以锻炼起来。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当去发挥出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去明确任务的目标、去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对合作过程加以监控,从而避免小组的讨论过程只是流于形式,或是陷入到无效争论的状况里去。就拿“制定班级公约”这个活动来说吧,教师可以去提供参考的模板、来引导学生讨论核心的条款、并组织小组之间加以互评,以此来确保合作成果所呈现出来的质量与参与所能达到的深度。通过借助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学生一方面能够在知识的层面上获得提升,另一方面更能够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参与所带来的价值以及那种成就的感觉。
结束语:
总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程度,这本身算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内容、方法与评价这三个层面上协同地去加以推进。一方面,通过借助将课程知识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度融合的手段,创设出真实并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教学内容能够具备更强的亲和力以及现实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借助去深化对话式的教学、去组织合作式的学习、去探索技术赋能的互动模式等方法,来构建起一种开放、平等且多元的课堂生态环境;今后还要注重探讨再通过借助建立起多维度的观察体系、去实施及时的反馈动作、去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机制,来推动评价机制朝着过程性与发展性的方向去发生转变来提升学生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高文熙.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3.
[2]林永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初探[J].考试周刊,2019,(07):132.
[3]钟平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J].新智慧,2018,(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