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信息资源与小学美术融合课程实践探究
吴丽
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四川德阳 618000
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资源和精神服务,为学校素质教育创造环境。博物馆中包罗万象的藏品,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注重探索、参与的活动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校的课程体系,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与美术教学的创新价值
学校美术课堂具有一定的空间封闭性,需要通过其他更为灵活、多元,有针对性地美术教育形式加以延伸和拓展,使之更加开放,以此提高学生地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美术教学的效益。在书本上的一些以博物馆里的文物图片欣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可以借助地方博物馆,我们身边的博物馆资源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直观体验性加强
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为学生创造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条件。直观性、真实性,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最鲜明的特点,通过运用文物、标本等实物材料组织展览,以此为载体进行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对实体与艺术作品进行多感官的接触,获得审美认知的体验。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运用艺术语言、物质材料、艺术手段创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眼睛,凭借感官来进行直观感受。因此,这种直观性使得美术学科无法脱离具体物象而独自存在,美术课程中作品欣赏、创意实践、艺术创作等活动都要依托于实物进行直观感知,结合学生个人经验进行审美和作品的再创造。课本现在有大量的印刷品以及媒体影像资料,但是对于真实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是无法替代的。
(二)自主创新性提升
现代课程理论倡导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和更自由的教学空间,学校美术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实施,以教科书内容为主,在学校美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结合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不受固定教材和可叹容量的影响,并且多样的设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主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极大发挥了教师的自主性。教学具有自主性和自由度,更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性,因此,课外美术教育资源通过种种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新的美术形式和创作方法,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三)人文艺术更深入
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与课堂美术互为补充。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成果丰富美术课堂。
三、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阳鑫在《中学美术教育馆校合作研究》中,以运城地区博物馆为例调查了其馆校合作进行美术教学的现状,提出该地学校对博物馆的应用少等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介绍了馆校合作进行教小学的几形式,结合当地中学分析运城博物馆的中资源的特色,并设计了具体的合作案例。
复旦大学郑奕在《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中以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的调研为例,将博物馆活动分为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部分,并研究了这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实施策略,为美术馆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博物馆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不断的在丰富,博物馆教育得到重视,馆校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并累积了一定美术教育经验,系统性的著作主要集中在对馆校合作、博物馆公共美育的研究,硕博论文和期刊相所涉及到。
从整体来看,对于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面向学校学生的美术教育项目的研究还是很少的,笔者针对一些列的整理和研究,在针对小学中段三/四年级美育特色课程中加入了地方博物馆资源与课堂相融合的课程,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四、博物馆信息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融合的创新“药方”
(一)提素养转模式
学校不再被视为最终的知识获得的场所而是促进学生未来终身学习的基础性机构,这就要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观念以及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美术教育中也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变革,教学重点由最初的以技能为重转向以提升素养为本。
(二)扩资源促发展
在学生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下,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为新的教学形态与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博物馆/美术馆的一种公共教育形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具有很大优势。
(三)高融合显实效
美术课程中课本大部分也有涉及到博物馆里的文物艺术欣赏,在此方面博物馆的艺术品和学校美术教育的欣赏评述高度契合。为美育课程的衍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课堂里的知识点拓展到博物馆其他艺术品中,学生美育思维打开,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课例:《拓印三星,艺术传承》
一、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三星堆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利用智慧平台观看其他地区博物馆历史)
教师:我们德阳市有一个全国著名的博物馆你们知道名字吗?它与什么有关呢?与我们美术课程中的哪一课有相似的地方呢?
学生:三星堆博物馆,是与青铜面具有关,在美术课有一课《面具》很相似。
教师:我们一起走进三星堆博物院里,一探究竟。
教师: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重新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提前让孩子们利用假期走进身边的博物馆,并请家长作为亲子活动参与其中,记录观看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我去博物馆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色,最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利用美术课中的知识点来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出三星堆面具,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去观察。提出学习任务以及目标。 3-4 人为一学习小组,交流对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面具理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博物馆青铜面具的艺术性。
环节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央视记记录片《国宝在说话》里的三星堆系列为导入,再次吸引学生眼球。
环节二:以剪刻的方式对三星堆面具进行创作。
环节三:利用非遗拓印具有童趣的方式再次走进三星堆面具。
课程反思与建议:
在博物馆资源利用与学校美术教育的衔接融合中,教师是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和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的规划执行者,可谓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面对博物馆中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有效调动和组织多样化的资源,将其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艺视野,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博物馆和美育课程相融合,用美术的欣赏方式去探究博物馆力的展品,更能激发学生对美育的渴望探索。
结束语: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阐述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通过博物馆资源探究和美术教学相融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笔者将会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专业性,后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彭晓雷.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机制”的研究田].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阳鑫.中学美术教育馆校合作研究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