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工工作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与路径探讨
韩富臣 李汶倩
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环境。企业作为社会重要单元,其履行促进就业、引领风尚、服务社区等社会责任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深入探讨政工工作如何有效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实践课题。
1 企业政工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企业政工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力量,通过思想引导、文化建设、化解内部矛盾、关心关爱员工等具体实践,有效促进了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稳定、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也同步减少了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源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具体来看,一是企业通过日常宣传教育、选树先进榜样、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弘扬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诚信理念,形成崇尚美德、积极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企业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要求,融入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之中,促使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些道德标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三是通过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实践锻炼等活动,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养,为社会持续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有力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2 当前企业面向社会和谐稳定的政工工作现状
当前,企业政工工作在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贡献度这一目标时,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正视。
首先是工作定位比较笼统。政工工作对于如何具体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理解不够清晰,尤其是社会贡献板块的结合不够紧密,其独特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其次是工作内容不接地气。部分宣传教育内容偏向理论和口号,未能很好地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员工内心的实际关切以及所在社区的真正需求结合起来,导致在引导社会价值观、提升大众道德素养方面的实际效果有待提升。再次是工作形式过于死板。许多活动主要依赖开会、发文件、作报告等传统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互动性和时代气息,难以有效覆盖和深入影响更广泛的员工群体,更难以辐射到社会层面。最后是工作路径上比较单一。政工工作局限在企业内部,缺乏主动走出企业、融入周边社区、服务更广社会层面、有效联动外部资源的机制和平台,这使得其社会影响力受到很大限制。
3 贡献社会和谐稳定下企业政工工作的优化路径
3.1 精准定位,融入社会责任战略
企业应清晰地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立为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目标,并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事务,更要主动对接服务社会的大局,与社会贡献板块紧密结合。企业应系统梳理自身在引领风尚、促进就业、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责任,明确政工工作在其中的发力点和具体任务,制定如提升员工参与社区服务比例、优化内部公平环境对外部评价的影响等量化指标,使工作方向更清晰、成效可评估。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政工工作可更紧密地与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结合起来,比如策划制作反映和谐劳动关系、倡导社会公德的节目内容,使政工工作的社会价值通过媒体平台得到更广泛、更直接的传播和放大。
3.2 优化内容,增强时代性与实效性
企业政工工作的内容,应增强其时代感和实际效果。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必须紧扣社会脉搏和现实需求,主动关注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民生的实际问题,围绕诸如诚信守法经营、防范电信诈骗、提升环保意识、促进社区共建共享等主题来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使内容更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其次,要聚焦于员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如深入细致的职业道德教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辅导引导以及提升员工法治素养的普法教育等,使其成为更优秀的个体和更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最后,要突出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善于运用发生在员工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案例和感人故事,来具体、形象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让正确的价值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3.3 创新形式,提升吸引力与覆盖面
企业政工工作应着力于形式创新。首先,应善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利用企业自身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流行传播工具,开展线上学习、话题讨论、互动交流和文化成果展示等活动,突破时空限制,覆盖更广泛的员工群体,并具备触达社会层面的潜力。其次,需要大力丰富线下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改变单一的开会模式,多组织员工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社区联谊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等,有效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并在活动中自然融入教育引导内容。最后,要着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色和行业辨识度的政工品牌项目。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和培育能够产生良好社会反响的品牌活动,如策划制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公益节目;如深入社区提供文化服务项目等。
3.4 拓展路径,构建多元协同格局
企业政工工作还须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首先,要深化企业与所在社区的联系共建。政工部门应主动走出去,联系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以及各类公益组织,共同策划并联合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例如组织员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扶困难群体、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等。其次,要积极为员工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鼓励并组织员工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上述社会服务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教育员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同步用好自媒体平台和,制作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展现员工队伍良好精神风貌的专题节目或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扩大企业社会贡献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定期了解政工工作的实际效果,如收集员工参与后的感受、社区的反馈意见、相关媒体报道情况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评价等,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实现持续改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深刻认识并精准定位企业政工工作在服务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价值,通过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拓展路径,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才能有效激发政工工作潜能,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与外部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最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坚实的企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红芬.企业文化管理与政工价值引领的融合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5,(05):160-162.
[2]黄庆丽.推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经营管理协同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25,(1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