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王文书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引言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角色,辅导员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需关注其心理健康与全面成长。

1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概述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其核心是运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和道德规范,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养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核心任务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职责涵盖学生思想引领、日常事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思想政治方面,辅导员承担着指导学生理论学习、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负责班级建设、宿舍管理、奖惩评优、资助评定等多项事务,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确保校纪校规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 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大学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遭遇的一个主要挑战便是学生心理状况的高度复杂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学生遭遇了日渐增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适应问题等。这类问题经常与学习压力、社交能力和社会资源等众多变量紧密结合,使得辅导员在进行识别和介入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反应和情感表现都各有差异,这导致辅导员在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上遭遇困难。大多学生通常不愿意积极寻求外部援助,这使得辅导员在获取信息时需要依赖深入的观察和交流,由此带来了时间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2.2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冲击

在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辅导员需要应对因信息冲击引发的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由于信息来源错综复杂,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其中不乏极端的或者偏激的内容。数据的大范围扩散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和世界观,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4]信息快速的流通导致了消极事件和负面新闻能够立即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譬如网络不实信息,易导致学生在情感层面上感到迷茫,甚至导致社会信任危机,从而加大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此外,尽管信息化时代辅导员有了更多与学生交流的途径,但同时也为沟通效果和质量带来了新挑战。

2.3 辅导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需求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辅导员的技能和素养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随着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快速演变,大学辅导员不仅需要应对来自学生的心理挑战和思想困惑,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辅导员必须持续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系。辅导员的交流策略亟须进一步加强。鉴于学生的心理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心理需要,辅导员应该使用多种灵活的对话策略,增强与学生间的信任,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必须熟练掌握应对紧急状况的危机干预技术,以面对突发的心理难题或其他突发事件。

3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

3.1 开展日常思政教育

定期组织召开班级会议,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的讲授、教学,有效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育人空间,以多场域的理论武装和知识灌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重要的节庆契机,包括校庆日、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青年节、伟人诞辰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化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艺术展、音乐表演、舞蹈演艺等活动,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不忘来时路。以理实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提升践行自觉。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通过志愿帮扶、免费宣讲、社会调研、公益支教、慰问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感悟,激发其使命践行自觉;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基层乡村、偏远山区,以自身专业所长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文旅发展等建设,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刻苦钻研、敢于担当的优秀精神品质。

3.2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依托网络社交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进驻“三微一端一抖”平台,定期更新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在线微课、微视频、典型教学案例、资源素材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党史文化、革命精神、思想路线、战略部署、会议要求等政策传达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以青年学生的接受偏好和认知水平为基础,针对性进行供给调适。针对学生对多模态内容、青年化产品的偏好,将传统的系统性的知识要点转化为精美图文、精彩短视频、动态漫画、政策解读动画等年轻化的内容形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接受自觉。在叙事手段革新的基础上,以年轻化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符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子进行网络对话和内容传播的过程中,引入当下青年学子乐于接受的“网言网语”和“暖言暖语”进行文化浸润。

3.3 开展数智思政教育

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一人一策”的学生工作台账,负责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内容偏好等动态数据进行追踪监测和系统记录,并依据数字技术提供的系统数据,实现对学生进行精准数字画像,从而根据系统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精准引导机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例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3D、全息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的刻画,以逼真的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互动、跨时代的人物对话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的有效性,还需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同度和自主参与度。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和网络思政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教育与校企合作机制,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张京.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84-88.

[2]张琳.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方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73-76+107.

[3]张晓婷.00 后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J].吉林教育,2023(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