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对绿色施工措施的监督实施及改进策略
胡城英
成都交大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显著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要求施工方、监理方以及相关参与方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绿色施工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绿色施工措施的要求
1.1 资源利用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建材方面,要准确地核算消耗,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尽量选择当地出产的原料,以达到降低运输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设备的选择上,要选择先进、节能的设备,要经常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保证设备在最好的工作条件下,减少能量的损失。在水源方面,应设置节约用水设备,增加水的回收利用。
1.2 环境保护要求
环境保护是绿色施工措施的重要方面。在建筑工程中,要对扬尘进行有效地防治。在工地周围设围道,清除容易引起粉尘的物料,并定期喷洒降尘。对建筑废弃物实行分类收集、贮存、处置。对可循环使用的钢材和木材等建筑废弃物要进行循环再利用;对不能循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应及时清理至指定地点。同时,要对施工期间的噪声进行控制,对施工时段进行合理规划,尽量不在住户休息时从事高噪音作业。选择较低噪音的施工机械,采用消声装置、设置隔声屏障等有效降低噪声,降低对周围环境及居住环境的影响[1]。
2.监理人员要对绿色施工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2.1 施工前监督与审查
监理人员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全面审查。对项目中的资源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合理、可行的评价,例如,雨水、废水的资源化流程是否科学,扬尘治理与噪声治理规划是否完备。同时,对建筑企业的用水管理台账进行审核,保证其能够对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针对不能满足“绿色建筑”需求的地方,应立即督促建设单位对其进行修正、完善,确保其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执行。
2.2 施工过程监督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查。对雨水、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保证出水能用于现场降尘、绿化灌溉等。负责对施工现场围挡的设置和降尘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对可再生材料进行有效地回收。在施工噪声方面,应注意施工时间的安排,选用的施工机械要满足低噪声的要求,消声设备和隔音屏障的工作情况如何。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建设单位进行整改,以免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2.3 施工后评估与总结
施工结束后,监理人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绿色施工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审核用水档案,对用水效益、节约效益进行分析,并对用水浪费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治理粉尘污染、建筑废料处置及噪声治理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并检验其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环境目标。同时,与施工单位共同总结绿色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推动绿色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
3.在绿色施工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
3.1 施工材料的环保选择
在绿色施工中,施工材料环保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污染小,能耗低,可再生的材料是首选。比如,在墙体材料上,可以选择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保温、节能,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在门窗材质方面,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与中空玻璃相结合,不仅具有较好的密封、隔音性能,而且与普通铝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能效。此外,在装修材料方面,要严格控制其有害成分的排放量,例如选用环境友好、易挥发性有机物(VOC)、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的环保乳胶漆。同时,从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置等全流程,全面评价材料的环境效应,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材料。
3.2 施工材料的使用管理
施工材料的使用管理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工程进度,对所需物资进行准确核算,并制订出详尽的物资消耗计划,以防止物资过量购买,造成资源浪费。在工地上,要对物料的存放区域进行合理地安排,做到物料分类存放,标识清楚,便于管理与使用。对容易损坏的木材、钢材等材料,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降低因受潮、锈蚀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对建筑工人的教育,增强其节约意识,提高其作业技术水平,使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达到最大限度[2]。
3.3 施工材料的质量监控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绿色施工的效果和工程的安全性。为此,应建立一套严密的物料质量监测系统。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对供货单位的样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有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材料进场后,应对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严格的验收。对主要原材料如水泥和钢筋等进行取样检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所用物料的监测与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若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停用,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保证项目的质量,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4.通过不断地培训,增强监理人员的环保意识
通过不断地培训,增强监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举办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向监理人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理念、绿色施工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本课程除以理论为主外,亦包含实务个案剖析,使学员清楚认识环境工程之重要性与实务运作方式。
同时,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活动,带领监理人员到绿色施工示范项目现场,直观感受环保施工的效果和技术应用。在培训中设立考试阶段,使学员能够切实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3]。
此外,建立环保意识交流平台,鼓励监理人员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企业也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奖励制度,对在环保监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主管进行表彰、奖励,使其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其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位监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通过系统化培训,不仅能加深他们对绿色施工标准的理解,还能帮助其掌握环保实操技能。这种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将为绿色建筑的安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铁明,周荣德.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J].建设监理,2021(06):110-113.
[2]张浩然,李向党.浅谈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监理控制[J].建设监理,2020(08):126-128.
[3]陈曦.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2(0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