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康明
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毛公分公司
一、引言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矿山工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区出现岩土体变形、滑坡、塌陷等自然或人为的地质灾害现象。随着现代矿业技术的发展,矿山规模逐步扩大,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逐年增加。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也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2.1 地质条件的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与矿区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系统等因素,都会对矿山的开采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地下水的流动、软弱岩层的存在、断裂带的分布等因素,极易诱发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例如,在某些矿山地区,由于断裂带的发育,矿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一旦开采过程中产生扰动,极易引发大规模的岩体滑动或塌陷。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岩体进行破碎、掘进等作业,这种人为活动对岩体的结构和稳定性产生了额外压力,进一步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矿山工程师需要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岩层的厚度、硬度、裂隙发育情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开采方式的影响
矿山开采方式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矿山开采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然而,不同的开采方式对矿山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往往由于井下作业空间的限制,会造成矿体内的应力集中,导致岩层破裂和塌陷。而露天开采则由于大规模的土方工程、爆破作业和剥采等活动,容易导致边坡的不稳定,诱发滑坡、塌方等灾害。特别是随着矿山规模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的增加,传统的开采方式可能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采用更加先进的开采技术,如精细化开采技术、智能化开采系统等,以减少对矿体结构的破坏,保持矿区的稳定性。
2.3 人为因素的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仅与自然因素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矿山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管理不善、技术水平滞后、施工不规范等人为因素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例如,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管理,可能会导致矿体支护不力、排水不畅等问题,进而引发矿山地质灾害。此外,矿山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矿工安全意识淡薄,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矿山企业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矿山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地质勘探与监测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必须加强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通过精细化的勘探手段,了解矿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特点、地下水分布等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基础数据。同时,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矿山的地质变化情况,如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矿山应力等,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3.2 采用科学的开采方式
针对不同的矿山类型和地质条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在露天开采中,应注意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分层开采和逐步推移的方法,避免一次性大规模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在地下开采中,应加强矿体支护和通风管理,合理布置巷道,提高矿山的通风和排水能力,减少地下水的侵入对矿山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开采设计,减少人为失误,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通过科学的开采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
3.3 完善矿山安全管理体系
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是防止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矿山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必须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矿山企业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自动化设备等,实时监测矿山的生产环境,确保矿山运营的安全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矿山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
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创新
4.1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监测与预警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在矿区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区的地质变化、岩体稳定性和环境参数。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实时风险评估和预警信息,帮助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振动、沉降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灾害风险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4.2 高效的支护与加固技术
支护与加固是矿山防治地质灾害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岩体稳定性常常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导致矿山出现滑坡、塌陷等灾害。为了提高矿山的稳定性,必须采用高效的支护与加固技术。例如,采用注浆加固技术、钢支撑结构等措施,可以增强矿体的稳定性,防止岩体发生破裂。在地下开采中,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支护结构、加强巷道的支撑,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性。
4.3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仅是为了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还需要关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例如,采取植被恢复、土壤修复、废弃物处理等手段,可以有效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减少矿山开采对周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此外,合理规划矿山的废水排放、废气治理等工作,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空气和水质的污染。
五、结论
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且多样,其防治工作不仅涉及到地质、工程、环境等多个方面,还需要科技、管理、政策等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和技术创新。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完善,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将不断提升,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煜明.四会石狗镇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云南地质,2024,43(04):628-631.
[2]杨江峰,李颢,刘强强,等.准格尔地区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4,50(09):40-43.
[3]毛则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3,(05):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