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经络脏腑理论探讨乔氏平衡火罐在埋线减肥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作者

胡婷

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甘肃兰州 730060

肥胖症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埋线减肥是将可吸收线埋于穴位,持续刺激经络穴位,调整脏腑功能而达到减肥的目的[1]。乔氏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利用闪罐、揉罐、推罐等手法在背部膀胱经等经络走行部位进行操作,激发经气,调畅气血[2]。目前,二者联合减肥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经络脏腑理论角度出发,对其协同减肥的机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5 年2 月至2025 年6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名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国际肥胖症诊断指南规定的标准,具体为体质量指数(BMI)达到或超过 28kg/m²;参与者需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书面同意文件。在排除标准设定上,存在重要器官功能异常、处于特殊生理期(如孕期或哺乳期)、对治疗材料存在过敏反应,以及近期(90 天内)进行过其他减重干预的个体均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随机分配系统将符合要求的 60 名受试者均衡分配至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组样本量均为 30 人。对照组包含 8名男性与 22 名女性受试者,年龄跨度为 20-58 周岁,平均(32.5±5.2)岁;观察组则由10 名男性与 20 名女性组成,年龄分布在 19-57 岁之间,平均(33.1±4.8)岁。通过 SPSS 软件进行基线数据分析显示,两组在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构成)关键指标上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 值>0.05),证实组间基线特征匹配良好,为后续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穴位埋线减重疗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大横及中脘等特定穴位,经标准消毒处理后,运用一次性埋线器具将可降解羊肠线植入穴位浅层组织,每 14 天进行1 次埋线操作,整个疗程共计6次干预。

观察组:在穴位埋线减重基础上结合乔氏平衡拔罐疗法。埋线操作流程与对照组完全一致。乔氏平衡拔罐具体实施方法:患者采取俯卧姿势,充分暴露背部区域,在背部膀胱经与督脉循行部位均匀涂抹润滑介质,交替运用闪罐、揉罐及推罐等不同手法,直至局部皮肤呈现淡红色且轻度充血状态,单次治疗持续 15 至20 分钟,每周实施2 次干预,整个疗程共计12 周持续治疗。

1.3 疗效评价指标

体重与体脂参数:采用高精度电子称重设备及专业体成分分析仪,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受试者的体重数值及体脂百分比数据。

腰臀围度测量:使用标准化软性测量尺,于治疗前后精确记录受试者的腰围及臀围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 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脂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体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体脂率均显著降低 (P⟨0.05⟩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脂率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臀围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围、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腰围、臀围均显著减小 (P⟨0.05) ),且观察组减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 ,详见表 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臀围变化比较(x±s)

3 讨论

乔氏平衡火罐在背部经络上操作,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刺激这两条经络可以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埋线减肥是通过穴位的刺激,持续调节经络气血。两者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 血运行 加速体内痰湿、 脂浊等病理产物的代谢排出。乔氏平衡火罐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温煦脾阳,促进脾胃运化水湿;疏肝理 ,调节肝的疏泄功能[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说明患者脏腑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神疲乏力、腹胀等症均得以减轻。

综上所述,基于经络脏腑理论,乔氏平衡火罐联合埋线减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穴位刺激效应等机制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琼,杨辉,王文义,等.TBS 新技术“绿色”减肥疗法与“1+X”证书的深度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0):72-82.

[2] 辛 宝, 钱文 文, 党 丽娜, 等. 基于 中医 食疗 减肥 理论 的认 知调 查与 应 用 [J]. 西 部中 医药,2021,34(05):95-98.

[3]岳丽媛.“减”还是“不减”:这是个问题——基于微信减肥公众号的科学传播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02):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