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

拉毛才让 华前多杰

青海广播电视台 810000

引言:

在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连接汉语与藏语受众的重要桥梁,汉藏新闻翻译不仅承担着语言转换的任务,更肩负着文化传递与价值传播的使命。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容的即时性、多样性与传播渠道的多平台化,使得翻译工作面临新的复杂性。一方面,新闻内容更新频繁,对翻译速度和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藏语新闻受众的多样化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也对翻译的适应性与可接受性构成挑战。因此,深入分析当前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对于提升跨语言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的常见问题

1.1 新词术语翻译不规范、不统一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更新迅速,新词术语层出不穷,尤其在政治、科技、经济等领域,大量新兴词汇不断涌现。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术语翻译标准,同一术语在不同媒体平台或译者笔下常出现多种译法。例如,“人工智能”在某些藏语新闻中被译为“རིགས་པའི་ཤེས་རབ”,而在另一些报道中则使用“རིགས་པའི་མཁས་པ”,这种不一致不仅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也可能导致受众理解上的混乱。术语翻译的不规范性,不仅削弱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也影响了跨语言交流的效果。

1.2 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不准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差异往往成为翻译过程中的“隐形障碍”。汉语与藏语在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新闻翻译中常常被忽视。例如,在涉及节日、习俗或政治背景的报道中,如果译者缺乏对藏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就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读、误译甚至曲解原意的情况。例如,“国庆节”在藏语中若直接翻译为“Ȅལ་ཁབ་ཉིན”,虽然字面意思准确,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引发误解。因此,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并体现文化差异,是提升汉藏新闻翻译质量的关键。

1.3 翻译过于书面化,缺乏生活气息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越来越注重受众的接受度与传播效果,而语言的亲和力与可读性则成为影响传播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部分汉藏新闻翻译仍停留在传统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上,语言风格较为正式、生硬,缺乏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表达。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在语法上无误,但却难以引起藏语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将“网络直播”翻译为“Ȯ་ཐོག་གི་ཤོག་ལན”,虽然准确,但远不如“Ȯ་ཐོག་གི་གསོན་བཤེར”更具亲和力。因此,如何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生活化,是当前翻译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4 翻译人员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不足

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是提升新闻翻译质量的根本保障。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面对快速更新的新闻内容与多样化的传播渠道,部分翻译人员在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部分译者对新闻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在翻译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时出现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一些译者缺乏对藏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难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文化语境。此外,由于翻译工作节奏加快,部分译者在时间压力下草率处理稿件,进一步降低了翻译质量。因此,提升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理解能力,是当前汉藏新闻翻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融媒体背景下汉藏新闻翻译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规范术语翻译,统一行业标准

术语翻译的规范化是提升汉藏新闻翻译质量的基础。首先,应建立统一的术语库,收录常见新闻术语的标准翻译,并定期更新,以适应新闻内容的动态变化。其次,应加强行业协作,推动主流媒体、翻译机构与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术语翻译的行业标准。此外,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术语翻译辅助工具,为译者提供准确、高效的翻译参考。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术语翻译的随意性,提高新闻翻译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2.2 深化文化理解,提升翻译精准度

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更要深入理解新闻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加强文化培训、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译者的文化敏感度与理解能力。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化表达,避免机械直译,而是根据藏语受众的文化习惯与接受方式,进行适当的语义调整。例如,在涉及节日或宗教内容的报道中,应采用更贴近藏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以增强传播的亲和力与可信度。

2.3 融合生活语言,增强翻译亲和力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的亲和力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生活化表达,避免过于书面化的措辞。可以通过引入口语化表达、使用流行语或地方特色词汇等方式,使翻译语言更贴近藏语受众的日常表达习惯。例如,在翻译“直播带货”时,使用“Ȯ་ཐོག་གི་ཚǑང་དོན”虽然准确,但若使用“Ȯ་ཐོག་གི་ȅ་ཚǑང་”则更具生活气息,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此外,还可以结合藏语地区的语言习惯,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与表达方式,使翻译内容更具传播力与感染力。

2.4 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养

人才是翻译质量的保障。因此,应加强对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文化教育。一方面,应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提升译者对新闻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增强其在特定领域中的翻译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化通识教育,使译者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此外,还应建立翻译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审核与反馈,促进译者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应鼓励译者参与实际新闻翻译项目,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升应对复杂翻译任务的能力。

3 结语

汉藏新闻翻译在融媒体背景下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信息传递功能。面对新词术语翻译不统一、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译、语言风格与受众脱节以及翻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必须采取系统性措施加以应对。通过规范术语翻译、深化文化理解、融合生活语言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翻译质量,增强新闻传播的准确性与亲和力。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翻译流程,推动汉藏新闻翻译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少数民族电视新闻写作及翻译要点[J]. 苏雅丽.中国报业,2024(18)

[2] 媒体融合大环境下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研究[J]. 本措加.新闻传播,2024(14)

[3] 新闻报道中藏汉翻译文化流失现象分析[J]. 吉先加.中国报业,2023(06)

[4] 新闻翻译对藏汉文化交融的作用[J]. 拉目草.采写编,2022(10)

[5] 藏汉新闻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吉先加.中国报业,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