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

作者

许尧

身份证:510823198606040010

引言

在当下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环境中,住宅建筑项目不断涌现,城市愈发繁荣,人们住房条件也得以改善。然而,随着建设项目规模扩大,住宅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此类施工中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健康。因此,深入研究和改进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1、当前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困境

1.1 安全意识的普遍薄弱

在住宅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意识的薄弱是为引发安全问题屡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关注程度不足,单方面追逐项目进度和经济效益,而忽略施工过程中可能存有的安全隐患。一些施工单位缺少整体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知识的推广力度不充分,致使一线工人对安全规程的理解滞留在表层,没能构建有力的风险预防能力。由于对施工安全问题隐性严峻性的认识不足,事故出现后常常以问责为主要处理措施,而不是整体性改进安全管理机制。工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原因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不足,还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样的情况使得安全底线经常被突破,严重威胁到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以及工作场所的安全保障。必须尽快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把这项工作当作解决施工安全问题的核心措施来抓紧落实。

1.2 安全管理体系的缺陷

现在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式存在不少问题。管理层级设置得太复杂,各个岗位的职责划分不清楚,造成信息传递和执行环节出现很多漏洞。安全管理规定大多只是简单照抄别人的,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无法满足施工现场不断变化的具体要求[1]。评价和反馈的办法也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很难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进步,急需从整体上进行革新和完善。

1.3 技术与制度的滞后状况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来源于技术落后于时代发展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两大方面。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慢,远远赶不上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例如新设备和新工艺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总是碰到技术上的困难,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当前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节奏,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往往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安全管理机制当中的监督和反馈环节漏洞百出,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住宅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建设需求

2.1 安全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在组织中塑造的一种类一致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意在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且推动安全管理的执行。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念、制度和行为的融合,令安全变为全部参与者的自发寻求与共同责任。安全文化在住宅建筑施工领域拥有关键意义,它可以无形中作用于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降低不标准操作和安全隐患的出现。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优越的氛围,加强施工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水平,进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全面效果。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指引企业将安全目标结合日常管理和生产计划,保障安全管理的持久性与长期性。通过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激励全员加入并构建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安全文化可以在住宅建筑施工领域施展必不可少的作用。

2.2 安全文化的现状及不足

安全文化是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现在的状况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很多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把它融入到管理工作中,结果就让安全文化变得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整体很弱,工人们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积极性不高,安全文化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在行业里面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和企业因为缺少资金、资源和技术支持,文化建设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很难有进展。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评估和监督制度还不完整,推动安全文化落地执行非常困难。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安全文化在住宅建筑施工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必须通过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改进具体措施来尽快改变现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3 建设安全文化的策略

通过强化安全教育与宣传,提高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估机制,促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改进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创造安全施工环境[2]。导入先进管理模型,将安全文化融入至组织各层级。激励员工加入安全决策,塑造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

3、实施优化措施的策略与效果

3.1 整合资源与多方位合作

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改进中,融合资源与多方位合作为核心环节。资源融合需求高效调和技术、资金、人力和管理资源,通过搭建协同机制,达成资源的集约化与妥当分配。技术资源的注入应当提高安全管理设备的智能型和规范性水平,从源头上降低隐患。资金支持就需清晰预算投向,为安全设施升级和培训计划给予保证。人力资源分配应强调专业性,将拥有充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吸纳至关键岗位。

多方位合作着重多主体间的联动效能。政府部门、施工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可以构建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执行闭环,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在社会及行业间,促进构建施工安全共用平台,共用优秀案例与经验。法律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协作能促进规章制度的改进与技术创新。通过融合资源与各方合作,将高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帮助降低事故出现率。

3.2 优化措施的实施步骤

规划改进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步骤时,必须全面分析施工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因素,比如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增强力量去推动安全文化的构建工作,利用广泛的宣传和系统的技能培训,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让每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将安全意识刻在心底,形成自觉行为。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整理和细化补充,加强监督检查的严格程度,另外还要创建一套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所有法规条款都能得到有效执行,不留漏洞。采用当前最尖端的安全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建设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施工安全的全程电子化监控和管理工作,减少人为失误。安排定期的专项技能学习活动,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职业化施工队伍,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水平和应对能力[3]。执行以上操作步骤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独特特点、工程项目的具体规模大小以及参与各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灵活的调整和安排,确保改进安全管理的措施真正实用有效,并且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施工安全。

3.3 预期效果与持续改进方向

通过优化措施的实施,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预计将显著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工人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更有效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明显改善。持续改进方向包括动态调整安全管理策略、推广先进技术应用以及强化多方协同机制,确保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结束语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困境,指出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与制度滞后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工人生命健康,还影响施工质量与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安全技术与人员培训等优化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各方长期努力与支持。未来研究可从多角度探索整体提升方案,如研发实用高效的安全技术、加强法规执行监督、激发工人安全责任心等。同时,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安全管理领域潜力巨大,值得深入研究。有效安全管理方法可解决当前隐患,为城市化建设其他领域提供宝贵经验。期望此次研究成果能为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改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J].地产,2022,(10):0116-0118.

[2]朱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1,(12):123-125.

[3]荆成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探究[J].精品.健康,2020,(04):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