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演员的空间意识
赵富田
西北民族大学
关键词:舞蹈演员;空间意识;身体空间;物理空间;舞艺术表现力
一、“空间意识”与舞蹈空间的释义
(一)“空间意识”的释义
“空间意识”出自于我国美学大师宗白华老师的著作——《美学散步》,其认为:“《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不是科学的算学的建筑性的)。它不是用几何、三角测算来的,而是由音乐舞蹈体验来的,是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了的空间,是移进就远、由近知远的空间。”由此从舞蹈的研究角度来看,舞蹈过程中所呈现的“空间意识”,由物理空间意识构成,还要注重心理空间意识的表达,是一种空间的内外感知,其不仅由外在肢体有意识触及的外部空间构成,而且还流露着内在心理空间的艺术想象和情感表达。舞蹈动作根据一定的运动规律和韵律特征在内外空间中呈现出别出新裁空间意识,传达出空间的无限变化和自身的空间感受,达到动作与空间的完美融合。在内外贯通的依存关系之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得以构成舞蹈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意识”。
(二)舞蹈空间的阐释
舞蹈的空间指的是舞蹈表演中舞者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维结构体系,涵盖内空间与外空间、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等多重维度。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时是物理空间(外在空间)和心理空间(内在空间)的集中体现,“一是由舞蹈调度构筑的,由舞蹈动作填充的物理空间(外在空间);二是承载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经验的心理空间(内在空间)。从具体的解释来看,舞蹈的物理空间是由舞蹈空间的调度以及舞蹈动作的填充构成。”舞蹈空间的调度具体可分为舞蹈空间的运动线和舞蹈的画面造型,运动线主要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五种;舞蹈的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舞蹈空间的动作填充则是对已经确定好主题动作进行变化发展,运用新的动法,使主题动作的变化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基础上组织舞蹈作品需要的动作语言配合与生活中不同节奏的呼吸方式,形成舞蹈作品;同时,舞蹈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人为设定的场景,其基本可以分为镜框式、伸出式和中心式等几种,舞台空间基本是在三维空间,舞蹈要求舞台为它提供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要将有限的舞台空间营造成为无限延伸之感的空间,那就要借助于还有舞美设计、舞台灯光、舞蹈道具的使用。
二、舞蹈演员空间意识的构成
(一)心理空间的意象表达
《舞蹈表演心理学》中说道“舞蹈的空间是无限的。物理空间只是舞蹈表层的位置,而舞蹈空间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识空间”,是想象的,非理性的,由身体实现的。因是想象的,舞蹈家常讲“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意象表达体现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对内心情感、思想与审美体验的可视化呈现。与物理空间的调度不同,心理空间侧重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与象征,是舞者将主观情感投射于虚拟空间中的一种艺术转化过程。舞者借助动作的延伸、节奏的起伏及舞姿的象征性设计,在空间中营造出具象与抽象交织的意境,进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审美联想。心理空间的有效表达不仅增强了舞蹈的表现深度,也成为舞台情境创设与精神传达的关键通道,是提升舞蹈感染力与艺术张力的重要支撑。
(二)身体空间的舞台呈现
舞者在舞台之上通过身体动作于空间里实施的有序分布和动态显现,舞者要精确把控自身与舞台各个区域的关联,利用动作的方向,途径,幅度以及节奏改变来塑造明晰的空间架构,让身体在有限的舞台上面展示出多种层次和力量。身体空间不仅是舞者自身体积与动作轨迹的物理体现,更是动作与舞台空间互动的结构建构。舞蹈演员需精准掌握自身与舞台各区域的关系,运用动作的方向、路径、幅度与节奏变化,构建清晰的空间层次感与运动张力。身体空间的合理调度,不仅增强舞蹈的视觉表现力,更提升整体舞台艺术的感染力与张力。
(三)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
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是舞蹈表演中空间意识的重要体现,指的是舞者将内在情感、思想意图与外在动作、舞台环境有效融合,在动态表达中实现精神与形式的统一。所谓“内空间”,是指舞者身体内部的情绪驱动、心理活动及其动作意图;“外空间”则为舞台上的可视动态区域与观众的感知视角。舞者只有在准确把控动作路径、节奏强度的基础上,将内在心理活动有机转化为外在形体表现,才能构建具有深度与张力的舞蹈形象。内外空间的协调不仅增强舞蹈的情感传递力,也深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实现舞蹈表达的整体性与审美统一。
三、舞蹈演员空间意识的运用价值
(一)增强舞蹈演员内在表现力
物理空间是舞蹈动作的依托之处,心理空间是情感与思想得以传达的渠道。舞蹈演员通过精确把控空间方向、层次以及幅度,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自身内心的情绪与艺术想法。空间意识得到加强之后,演员在组织动作之时就会具备更强的目标感与表现力。他们能以更为形象或者抽象的形式来传递自己的心理意象与情感起伏,进而充实舞蹈的内涵。演员内在表现力,这既表现在动作的拓展与流动之上,又表现在舞者同空间展开互动的时候所彰显出来的审美厚度与艺术张力上。
(二)挖掘舞蹈表演中个性意识
空间成为舞者体现自身、彰显个性的媒介,借助不同方位、层次以及节奏的利用,舞者可冲破动作的既有套路,与自身性格、经验、感受相结合,表现出独有的艺术格调与审美向往。舞蹈演员掌控空间之际,会给动作增添个体化的情绪与气质,令表演越发鲜活、富有识别度。空间意识的塑造使得舞者在领悟作品时融入自身的情感经历与创造能力,产生个性化的表达形式。这般个性意识的显露既提升了舞台的表现力度,又充实了舞蹈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给舞台艺术带来更多别具一格的艺术气息。
(三)增强舞蹈作品舞台呈现
舞蹈演员通过精确把握空间,让动作在舞台上的分布更为恰当,情感表达更为动人,优化整个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空间意识可令单个动作同总体队形相契合,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舞台的前后、高低及左右方向的改变,增添舞蹈作品的层次美感和立体观感,也可以通过想象——实践——再想象……无限循环的方式孕育心理空间塑造出饱满的舞蹈形象。舞蹈演员同舞台灯光、布景等要素相融合时,可以营造出多种不同的视觉意象和情感气氛,带给观众的审美感受。
结论:伴随舞蹈艺术持续向前发展,舞蹈演员的空间意识会变得越发重要,其关乎到舞蹈表演的品质以及艺术影响力。日后,伴随着舞台科技和多媒体手段的改善,空间将会具有更多种各样的体现形式,这便对舞蹈演员的空间感受和利用有着更高的需求。经过系统的空间意识训练之后,舞者能够更为自如地掌控舞台环境,而且可以深入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达成身心与空间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