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运输物流中的保鲜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卫婷
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产品的质量和新鲜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水产品本身易腐烂,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及酶促反应,易发生腐败。据统计,由于冷链物流不合理,每年造成的水产品损失高达 20% ,
重影响消费者健康。水产品运输物流是连接产、销环节的重要环节,其保鲜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及市场价值。有效的保鲜技术可以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失,保障水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新鲜与安全。
一、水产品运输物流中保鲜技术的重要性
(一)保障食品安全
水产品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会生成组织胺、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疾病。采用有效的防腐技术,可有效抑制水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延缓其腐败变质进程,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二)减少经济损失
水产品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率很高。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不当处理,每年造成大量的水产废弃物,给水产养殖户、经销商及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可以减少水产品的损失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损失。
(三)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新鲜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希望买到新鲜,安全,高质量的水产品。良好的保鲜技术能保证水产品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水产品运输物流中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传统保鲜技术
1.冷却保鲜
冷冻保鲜是指在冷藏过程中,使水产品接近冰点而不结冰,从而延缓微生物生长及酶促反应速率的过程。常用的保鲜方法有碎冰冷却、冷海水冷却、冷空气冷却等。碎冰保鲜是指在水产品表面覆盖一层碎冰,利用冰的融化吸收热量,降低水产品的温度,广泛应用于运输和批发零售中。冷海水冷冻保鲜技术是指将捕捞到的鱼类浸泡在混合碎冰的冷水中,使鱼类快速降温而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挤压对鱼类的伤害。低温制冷保鲜技术是指利用冷空气对水产品进行降温,适合大型水产品的贮藏与运输[2]。
2. 冻结保鲜
冷冻保鲜就是将冷藏水产品由起始温度降至-15℃或以下的冷藏方式。冷冻加工可显著延长水产品的贮藏期,是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水产品保藏方法之一。在冷冻过程中,水产品内部水分生成冰晶,对微生物生长及酶活产生抑制作用。常用的冻结方法有板式冻结法,流化冻结法,液氮冻结法等。平板冻结技术适用于薄壁水产品,而流化冻结技术适用于颗粒状、小块的水产品,液氮冻结速度快,冻结效果好,但成本高。
3.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是指通过人工调控不同气体(如氮气、氮气、一氧化碳等),实现水产品冷藏保鲜。在此基础上,调控气相组成,可抑制水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延缓其氧化劣变进程。如 CO 浓度升高可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而 O2 浓度降低可减缓水产品氧化。气调保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欧、美水产品加工行业。
(二)新型保鲜技术
1.生物保鲜技术
生物保鲜是指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生物防腐剂等)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达到延长水产品保鲜期的目的。生物酶对水产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生物保鲜剂能有效地保持水产品的鲜度和质量。以诺福过氧化氢银为代表的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生产过程中,具有快速杀灭微生物(如病毒、芽孢等)的作用,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
2. 纳米保鲜技术
纳米材料在水产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特有的特性,对水产品进行保鲜。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理化性能优良等优点,可有效吸附水产品中的异味及有害物质,并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如纳米银(AgNPs)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用于水产品包装材料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其保鲜期。同时,纳米包装材料也能有效地调节贮藏过程中的气体组成,提高水产品贮藏环境的稳定性[3]。
3.高压保鲜技术
超压保鲜是指通过超高压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及酶活性,实现对果蔬的保鲜。高压环境下水产品会发生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并抑制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延缓水产品的腐败变质进程。超高压保鲜技术具有保鲜时间短,保鲜效果好,能更好地保存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及风味,但由于设备造价昂贵,应用受到限制。
(三)智能化保鲜技术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的运输和保鲜。将传感器安装在运输车辆、冷库等设备中,实现对水产品温度、湿度、气体组成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并将相关数据传送至云平台。物流企业及消费者可通过移动电话、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实时了解水产品的保鲜状况,从而实现对水产品运输全过程的监控。当检测到温度、湿度等参数出现异常时,系统会及时报警,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的保鲜品质。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处理物联网所获取的海量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与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水产品的保鲜数据,构建保鲜模型,实现对水产品保鲜期及品质变化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实时数据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调节,实现对保鲜过程的智能控制,提升保鲜效果。
三、水产品运输物流中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环保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水产品在运输和保鲜过程中的绿色环保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未来保鲜技术将更多地关注于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环境友好型保鲜材料及冷媒。如二氧化碳、氨等自然制冷剂将逐步取代传统氟里昂制冷剂,减少臭氧层破坏;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可循环利用材料在水产品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智能化升级趋势
智能化将成为水产品储运与保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保鲜技术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保鲜设备将具有自动监控、自动调整、自动报警等功能,可根据水产品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状况,自动调节保鲜参数,达到精确控制保鲜过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实现水产品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优化调度与协同管理,提升冷链物流的效率与保鲜品质。
(三)多技术融合创新趋势
为满足市场对水产品保鲜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保鲜技术将呈现多种技术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将传统的保鲜技术和新的保鲜技术结合起来,如冷冻保鲜和生物保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保鲜效果;综合利用多学科技术,如制冷、包装等,开发保鲜效果好、环境友好的包装材料。同时,交叉学科交叉,将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保鲜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四、结论
水产品储运过程中的保鲜技术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经济损失,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水产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各种保鲜技术已被应用于水产品的运输与物流,包括传统的保鲜技术、新型的保鲜技术以及智能的保鲜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未来水产品储运保鲜技术将向绿色、智能化、多技术融合与创新方向发展。水产运输物流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之间要加强合作,在保鲜技术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提升水产品的保鲜品质,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水产品运输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姗,刘凯,孙美君,等. 水产品劣变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24,38(12):55-62.
[2]伍大清,刘艳利. 考虑运输时间和消费者偏好的水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22(9):107-112.
[3]徐霞,徐梦意,虞舟,等. 载冷剂的流动特性及在水产品贮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23,39(9):201-2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