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盛振星
身份证号:370883199302161213
1.引言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基建关键部分,对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推动经济发展作用重大。但传统设计多关注功能与经济性,忽视生态保护修复,引发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当下社会愈发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理念成工程建设重要指引。在小型农村水利设计中引入该理念,可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研究其应用意义重大。
2.生态理念应用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前,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当地的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生态敏感区域。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例如,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避免过度硬化河岸,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2.2 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应用生态理念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布局和设计方案。例如,在干旱地区,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适当考虑建设生态湿地等生态工程,提高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设计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满足当前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未来水资源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例如,在设计灌溉工程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灌溉面积和作物种植结构,还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注重工程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功能,促进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人工干预。在工程建设中,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空间。例如,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公园,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各环节的具体应用
3.1 水源工程设计
在水源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的需求。合理确定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的库容和调度方案,保障下游生态系统的基本用水。例如,在干旱季节,要预留一定的生态水量,维持河流、湖泊等水域的生态平衡。同时,注重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防止水源污染。在水源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友好的建设方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水库大坝建设中,采用生态混凝土等环保材料,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2 灌溉工程设计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生态理念指导下,灌溉工程设计应注重节水和高效。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合理规划灌溉渠道,采用生态渠道设计,减少渠道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生态渠道可以采用自然边坡或生态护坡形式,在渠道两岸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既起到了固坡护岸的作用,又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3.3 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合理确定排水标准和排水布局,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农田积水或内涝,同时也要防止排水过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排水渠道设计中,可采用生态排水沟的形式,在沟底和沟坡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对于排入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排水,要进行水质监测和处理,确保排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4 水利工程附属设施设计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附属设施,如泵站、闸门等,在设计时也应融入生态理念。泵站的设计要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选用高效节能的水泵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在泵站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闸门的设计要注重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采用生态友好的闸门形式,减少对水流生态的干扰。例如,采用仿自然形态的闸门,使水流在通过闸门时能够保持自然的水流状态,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洄游和栖息。
4.推动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广泛应用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生态水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开展生态水利知识培训和讲座,向农民普及生态保护和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为生态理念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应用生态理念。出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补贴政策,对采用生态设计和技术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给予资金支持。建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生态设计的要求和指标,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和验收,确保生态理念在工程设计中得到有效落实。
4.3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生态水利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型生态水利技术和设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研发新型的生态护坡材料、节水灌溉设备等,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5.总结与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生态理念应用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详细分析了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水源、灌溉、排水等设计环节以及附属设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理念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理念的研究和推广,不断完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敏.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石材,2024(6):36-38
[2]]张鹏.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5,4(4):125-128
[3]王瑞芳.基于生态理念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3,43(04):56-58
[4]肖万军,侯军.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合与实践[J].水上安全,2025(11):95-97
[5]隋奇华,梁锦.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9):02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