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音乐课堂中的审美能力
李茜茜
新泰市泉沟镇莲花山小学
摘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
好的歌曲教材应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倦,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节奏语、手势语、体态语和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在此基础上挖掘美感,并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积极创新,重视教学方法的审美化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1、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唤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感情色彩。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2、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因此,音乐教育和教学基本上是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的。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住“情”和“境”的合一,从而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与课题相应的,融视、听、感、触为一体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展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在体验中达到人与音乐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过程的规划美
1、从课堂结构来看,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
2、从课堂内容来看,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相对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多地应体现在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3、从课堂评价来看,作为老师除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之外,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来评价美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美好的事物还处在一个非常肤浅的、表面的状态,这就要求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美的事物作一个正确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态度和情感反映,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与需求,激发其主体精神,从而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
四、重视教学环境,营造音乐课堂的审美氛围
审美化的音乐教学环境,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外在美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决定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音质清晰,优美,完整的音乐进行欣赏;也可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等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
2、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美
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善于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再则,教师还要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感受音乐美的无穷魅力,从音乐美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