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探析
白刃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第一中学 241100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引入生活化情景策略,旨在通过真实场景构建知识迁移路径。该策略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地理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现象。课堂教学设计融合社区环境观察、交通路线分析等实践活动,强化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培养。通过模拟商业选址、城市规划等决策过程,提升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化形成。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提炼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提炼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知识点,挖掘其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连接点。在自然地理部分,可将天气系统知识与本地气候特征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际天气变化过程。人文地理内容可联系学生熟悉的商业中心布局,分析城市功能区形成规律。区域地理教学可选取学生生活所在地作为典型案例,比较教材理论与地方实际发展状况的异同。教师需重构教材知识呈现顺序,按照" 现象观察- 原理学习- 实践验证" 的逻辑链条组织教学内容。
(二)社会热点地理素材的收集
社会热点地理素材收集应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素材搜集小组。重点关注城市规划调整、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极端气候事件等具有地理教学价值的热点新闻。对收集到的素材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热点事件时间轴,标注其中涉及的地理原理和关键知识点。利用政府公报、权威媒体报道等渠道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针对重大热点事件开发专题教学模块,如分析台风路径预测中的气象知识,解读新区规划中的区位选择因素。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
(一)案例教学法的情景创设
案例教学法的情景创设需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事例。在城市化进程教学中,可选取学生熟悉的城市新区开发作为案例,分析其区位选择、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等特点。设计案例研究任务单,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解读案例中的关键决策因素。提供案例背景资料包,包含地图、规划文本、统计数据等多类型材料。组织分阶段案例分析活动,从现象描述逐步深入到原理探究。创设决策模拟情境,让学生站在规划者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对比案例分析模块,如比较不同商业中心的布局优劣。案例讨论中设置角色分工,包括资料员、分析师、汇报人等不同职能。
(二)实地考察法的组织实施
实地考察法的组织实施需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和教学方案。考察前进行场地踏勘,确定最佳观察点位和行进路线。设计考察记录手册,包含观测项目、数据表格和示意图等必备内容。配备专业测量工具如罗盘、GPS设备、水质检测仪等基础装备。实施分组考察制度,每组5-8人并指定安全监督员。设置阶段性考察任务,如地质剖面测量、植被样方调查、商业业态统计等具体项目。考察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配备急救包和通讯设备应对突发情况。考察后组织成果汇报会,对各组采集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分析。
(三)角色扮演法的情景设计
角色扮演法的情景设计应构建完整的角色体系和任务框架。在区域发展规划教学中,设置政府官员、企业家、居民代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角色。为每个角色编写背景资料卡,明确其立场诉求和知识储备。设计多轮协商环节,模拟规划方案讨论、修改和表决的全过程。提供决策支持材料包,包含区域地图、资源禀赋数据和发展规划文本等参考资料。设置突发情景事件,如环境突发事件或政策调整,考验参与者的应变能力。配备观察员小组,记录角色表现和讨论中的关键论点。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集体反思,分析各方观点的地理学依据。开发角色扮演评价量表,从知识运用、论证逻辑和协商能力等维度进行考核。建立角色资料库,积累不同教学主题的角色设置方案。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
学生学习兴趣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方法。设计课堂观察记录表,统计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频次与质量。收集课后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兴趣倾向。分析地理实践活动报名情况和完成质量,评估主动参与程度。建立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跟踪学生自主完成的地理探究项目数量。组织焦点小组访谈,深入了解兴趣变化的影响因素。开发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记录资源访问频率和在线互动情况。设计兴趣发展量表,从认知兴趣、情感倾向和行为投入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二)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
知识掌握程度检测需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设计单元知识结构图,明确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的检测要点。开发情景化测试题,考查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能力。组织阶段性实践任务,如地图绘制、数据分析等操作性考核。建立错题分析数据库,追踪知识薄弱点的分布规律。实施分层次测评,设置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创新应用等不同难度层级。开展小组答辩评估,考查知识整合和表达交流能力。设计概念图绘制任务,检测知识体系的构建质量。开发数字化测评平台,实现自动组卷和即时反馈功能。建立个人知识发展档案,记录重要测评结果和进步轨迹。
(三)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
实践应用能力考察应设置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情境。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如社区环境调查、区域发展规划等完整探究任务。开发能力表现性评价量表,从问题界定、方案设计、数据收集、分析论证到成果呈现进行全过程考核。组织模拟决策会议,评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实践作品评审制度,对调查报告、规划方案等成果进行多维度评价。设计团队协作观察表,记录成员在实践中的角色贡献和合作表现。开展实践反思访谈,深入了解思维过程和决策依据。开发能力发展档案袋,收集能代表不同能力水平的典型作品。
结束语
生活化情景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持续优化情境设计质量,注重真实性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未来应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模块化教学案例库。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水平。该策略的深化应用将推动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最终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呈现。
参考文献
[1] 温江仁 .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探析 [J]. 学周刊 ,2025,(14):107-109.
[2] 陈伟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探析 [J]. 求知导刊 ,2024,(22):65-67.
[3] 薄宇 .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探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08):158-160.
[4] 温继春 .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探析 [J]. 学周刊 ,2022,(10):116-118.
[5] 李金良 . 浅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学策略 [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十二辑 . 山东省金乡县第二中学 ;,202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