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 背景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黄红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前言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主,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在学习很难积极参与其中。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策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提高学生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缺少课堂互动,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感受到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单一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地理知识产生排斥心理。
(二)学生兴趣不足
虽然地理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关注教材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结合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都会觉得地理知识枯燥,甚至将其视为“应付考试”的一门科目,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在“三新”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地球环境,引导学生分析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探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反馈。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让学生深度理解地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二)根据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让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相结合,帮助学生拓宽地理学习视野。以《城市与城市化》为例,教师就174
需要将三个课时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如在进行“城市内部空间”内容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环境等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布局及对城市影响;在进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内容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等级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城市化”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带来的环境挑战。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次掌握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多维度进行理解,既锻炼了学生总额和思维发展,又提升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三)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三新”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联系现实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地理知识与相识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及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从而加强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选择熟悉城市或区域进行实地调研或是网络收集,分析该地区地理环境优势与劣势,分析怎样通过地理优势促进区域发展。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意识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学会怎样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在“三新”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全球化视野,全方位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未来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洁.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 现代教学,2020(增刊 2):54-55.
[2] 步玉艳,张维桂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