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子测控仪器标准信号输出装置的探究

作者

黄尚成 叶金镇

广东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测控仪器标准信号输出装置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旨在解决高精度信号生成、多通道同步输出及通信接口可靠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基于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硬件架构与软件系统,重点探讨了高分辨率DAC误差补偿、低噪声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以及时钟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硬件电路实现、软件编程及系统测试,验证了装置的信号输出精度、通道同步性能及通信稳定性,能够为电子测控仪器标准信号输出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子测控仪器;标准信号;输出装置

随着电子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信号输出装置在工业自动化、科研实验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传统信号输出装置在信号类型、精度、输出通道数以及通信接口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无法满足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功能全面、性能优越的标准信号输出装置,以推动电子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标准信号输出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一)硬件架构设计

主控单元作为标准信号输出装置的核心,负责整体系统的控制与协调,可选用高性能的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设计中,需合理规划其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电源电路要确保为DSP提供稳定的3.3V和1.9V工作电压,可采用线性稳压芯片与开关电源芯片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电源效率与稳定性。时钟电路选用高精度的晶体振荡器,为DSP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保证系统运行的同步性。复位电路采用专用的复位芯片,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可靠复位。对于电压信号生成,数模转换器(DAC)是关键部件。通过SPI接口与主控单元相连,主控单元根据信号生成算法将数字信号发送给DAC,DAC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输出。对于频率信号生成,可采用电压频率转换器(VFC),如LM331。通过控制输入电压的大小,可精确调节输出频率,适用于一些对频率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对信号发生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放大电路可采用OP07运算放大器,对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滤波电路采用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等组合,去除信号中的杂波与干扰。采用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定为1kHz,可有效滤除高频噪声。隔离电路采用光耦或变压器隔离,实现信号与电源的电气隔离,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安全性。根据选定的通信接口类型,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通过与主控单元的串口相连,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在设计中,需注意终端电阻的选择,一般在120Ω左右,减少信号反射。电源电路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采用开关电源模块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所需的5V、12V、-12V等直流电压。对于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信号发生电路,可采用线性稳压芯片进一步稳压,减少电源纹波对信号的影响,并进行良好的电源滤波与接地设计,降低电源噪声。

(二)软件设计

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将软件系统分为底层驱动层、中间层控制层和上层应用层。底层驱动层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包括DAC驱动、通信接口驱动等。中间层控制层实现信号生成算法、通信协议处理等核心功能。上层应用层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接口,方便用户对装置进行操作与控制。各层之间通过清晰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根据不同的信号类型,采用相应的信号生成算法。对于正弦波信号,可采用查表法,预先在内存中存储一个周期内的正弦波采样值,通过主控单元的定时器中断,按一定频率依次读取采样值并发送给DAC,实现正弦波输出。对于任意波形信号,可采用数字合成技术,通过对目标波形进行离散化,将离散点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再由主控单元控制DAC输出。根据选定的通信协议,编写相应的通信程序。以MODBUS协议为例,在发送数据时,主控单元按照MODBUS协议格式封装数据,包括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校验码等,通过通信接口电路发送出去。在接收数据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与校验,根据功能码执行设置信号参数、读取装置状态等相应的操作。采用图形化界面设计,可使用Qt等开发工具。界面上设置各种参数设置按钮、波形显示窗口、状态指示灯等。用户可通过界面方便地设置信号类型、幅值、频率等参数,实时查看输出信号的波形与状态。界面设计要注重操作的便捷性与友好性,提高用户体验。

二、系统实现与测试

(一)硬件电路实现

根据硬件架构设计方案,进行PCB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原则。合理布局元器件,将高速信号与低速信号分开布线,减小信号干扰。采用多层板设计,增加电源层与地层,提高电源分配的稳定性。对于关键信号走线,如DAC的数据线、时钟线等,进行等长布线,保证信号传输的同步性[1]。在PCB制作过程中,选择高质量的板材,控制制作工艺精度,确保PCB的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电路设计要求,选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对于信号发生电路中的DAC、VFC等关键元器件,选择知名品牌、性能稳定的产品。在焊接过程中,采用专业的回流焊、波峰焊等焊接设备,确保元器件焊接牢固、可靠。对于一些微调电位器、接插件等手工焊接的元器件,要保证焊接质量,避免虚焊、短路等问题。

(二)软件编程实现

根据选用的主控单元,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在环境搭建过程中,配置好编译器、调试器等相关工具,确保能够顺利进行代码编写与调试。按照软件设计方案,进行代码编写[2]。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代码的规范性与可读性,采用模块化编程思想,将不同功能的代码封装在独立的模块中。在代码调试阶段,利用开发环境提供的断点调试、变量监视等调试工具,逐步排查代码中的错误,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进行大量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对代码进行优化,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

(三)系统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于功能测试数据,对比实际输出信号与理论值,计算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性能测试数据,评估装置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传输速率、误码率等。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根据测试数据,对装置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3]。将各项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装置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当信号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的±0.1%FS,通信接口传输速率稳定在设计值的95%以上,说明装置性能良好,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若性能指标未达标,则需深入分析原因,对硬件或软件进行优化改进,直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结束语: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电子测控仪器标准信号输出装置,该装置具有多种信号类型的高精度输出能力,且支持多通道同步输出和高速通信。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该装置的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为电子测控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信号输出解决方案,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国宝,宋帆,曾俊华,等.基于ATML标准的SCATS在机载电子系统通用自动测试设备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4,32(3):340-345,352.

[2]许琦敏,万峻,何羚,等.基于高阶累积量和信号平方谱特征的复合调制信号盲识别[J].电子学报,2022,50(2):426-431.

[3]任梦圆,黄芳灵,张荣福.基于STM32F4的ABS传感器输出正弦信号测量装置设计[J].光学仪器,2023,45(2):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