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美学范畴与当代阐释

作者

罗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614200

摘要:中国古代的画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现了古代绘画者对于绘画艺术的独特审美以及独到的艺术见解。本文重点探讨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美学范畴与当代阐释,揭示古代画论美学范畴对当代绘画理论产生的影响与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画论;美学范畴;当代阐释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其美学范畴构建起了别具一格且极为丰富的绘画审美体系[1]。在当今绘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画论美学范畴及其当代阐释意义非凡,有助于促进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绘画艺术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一、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主要美学范畴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画论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最初由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并被列为绘画的“六法”之首。气韵生动强调绘画作品中蕴含的一种生动的精神气质以及活力。对于气韵生动的理解并非仅仅在于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而是要侧重于传达出对象的内在神韵以及画家在绘画时的精气神。例如在顾恺之的人物绘画中,通过对人物动作、眼神、姿态、环境的微妙刻画,展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及精神内涵,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赋予其鲜明的生命力。

(二)意境

意境是由画家在对现实景物、自然景观的描绘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思考、审美,从而创造出的一种虚实结合、情境交融、意味丰富、遐想无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老子》中对“象”、“境”的思考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基础,为意境后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王维的诗画作品体现了意境理论的成熟,王昌龄的《诗格》中对“物境”“情境”“理境”的划分更是丰富了意境的理论内涵。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兴起使得在绘画中更能体现意境的细腻程度,画家通过留白等方法创造出更加深邃的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意境的审美高度。

(三)形神

形神关系始终是中国古代绘画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形”指绘画对象的外在形态、轮廓与结构等具体形象特征;“神”则指对象所蕴含的精神、气质与神韵等内在特质。中国古代画论强调在绘画过程中应以形传神,即在准确描绘对象外形的基础上,着重展现其内在的精、气、神。例如宋代梁楷的简笔画,虽笔墨简略,却能精准捕捉人物的精神状态,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备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对事物本质与精神内涵的双重重视,认为唯有形神统一的作品才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当代阐释

(一)创作理念的启发

在当代绘画创作过程中,古代画论美学范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气韵生动”使得当代的艺术家更加注重对于作品的整体氛围与情感张力的创造。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不仅仅是对于具体对象的写实描写,而是运用色彩、肌理等元素进行综合创作,借助作品表达出一种强烈而细腻的生命律动与情感表现,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意境”概念可以引导作者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现象,通过现象找出其中的蕴含的哲理,将作品与生活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造出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例如,在一些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的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于城市整体样貌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快节奏、迷茫与孤独的意境,引发人们对于当代城市生活的深度思考。“骨法用笔”在当代的绘画中也得到了发展,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与现代素描、速写等综合材料绘画中,“骨法用笔”都具有可发挥空间,作家们通过对于线条运用方式的创新,使得其与其他艺术语言相结合,展现出了特殊的艺术风格。

(二)审美多元性的拓展

古代画论美学范畴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绘画的审美维度。相较于传统西方绘画侧重写实、造型精准以及色彩应用的特点,中国古代画论美学范畴为当代绘画引入了对作品精神性的独特关注视角。在当代艺术评论体系中,作品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绘画技巧的精湛程度,而是更为关注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意境营造以及价值取向。这种评价标准的转变促使当代绘画审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观众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方能从多个层面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意境,感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特匠心与精神内涵。例如,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天书》系列作品,以独特的文字符号创作形式,巧妙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观念表达,营造出一种神秘深邃的意境[2]。其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韵味与深厚精神内涵,为西方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有力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审美观念的深度交流与碰撞。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以密集的圆点图案与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设计,生动展现了其对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与意境营造,深受全球众多观众的喜爱,充分彰显了东方美学范畴在当代全球艺术语境下的广泛影响力。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纽带

中国古代画论美学范畴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扮演着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的重要角色。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深入探索古代画论美学范畴犹如踏上一场深入传统的文化传承与探索之旅。艺术家们能够借鉴古人的审美理念与创作思路,将古代文化艺术元素与当代艺术语言有机结合,创作出彰显时代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3]。例如,当代艺术家何家英在工笔画创作中,一方面传承了古代工笔画细腻精致的线条描绘与色彩渲染技法,另一方面大胆融入现代人物形象塑造理念与情感表达手法,通过对当代人物的生动刻画,展现出新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情感世界。其作品既散发着传统工笔画的典雅韵味,又洋溢着现代艺术的创新气息,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创新性转化与可持续发展。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更为当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旺盛活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画论美学范畴对当代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当代艺术从业者应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以传统智慧为画笔,以现代语境为画卷,精心绘制出绘画艺术的崭新篇章,助力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舞台上绽放更为绚烂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郭强.中国古代画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研究[J].大观,2021(8):28-29.

[2]吕玉纯.从符号学角度探寻徐冰《天书》的艺术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22(2):28-29.

[3]张晶.中国古代画论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J].中国文艺评论,2021(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