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白雪
(大)营口市青年教育集团青年总校 115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新课程标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一)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数学抽象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逻辑推理是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数学运算是根据运算法则与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数据分析是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教师需深入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确定具体培养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抽象与运算之美,在中年级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在高年级教学中加强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一)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不过教师需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需求,对教材内容展开整合与优化工作,要突破教材章节的条条框框,把相关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教授“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借助类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融入生活元素,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独特趣味,比如在教授“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引入商场打折、银行存款利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活力
(一)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堪称数学的灵魂所在,问题导向教学法恰似一把钥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用心设计问题,如同精心布局一场思维探险,引导学生凭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途径去攻克难题,就拿教授“鸡兔同笼”问题来说,教师不妨先抛出一个简单易懂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时地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形成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题策略。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就像一座桥梁,能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中携手共进,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统计”知识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动手制作统计图表,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思维视野得以拓宽,与此同时他们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
四、完善评价体系,保障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过去那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已无法契合当下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教师需要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全面、综合地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这套评价指标应当涵盖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就拿评价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来说教师可以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质量,比如其观点是否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解题思路是否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在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则要着重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方法,看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合理规划解题步骤。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及时且精准地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力依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是否认真对待作业,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如何,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中是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与小组成员有效协作等,教师要依据这些表现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以及取得的进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结束语:基于新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我们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江丹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J]. 女报 , 2024(14):0063-0065.
[2] 吴甜 .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00106-00106[2025-05-22].
[3] 岳远平 .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J]. 双语学习 ,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