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业技术推广的资源整合路径与实践研究

作者

胡芳芳

托里县农业农村局 834500

0 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核心内容,其通过土地整治、设施配套、地力提升等措施,实现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主体协同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瓶颈,亟需从理论层面系统探讨资源整合的路径与模式。本研究立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需求,聚焦农业技术推广的资源整合问题,旨在构建科学有效的整合框架,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涉及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更要求通过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与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能够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入农田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技术推广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此外,技术推广还能够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培训与示范提升其科技素养与经营水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若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支撑,即使基础设施完善,也难以实现农田产能的持续提升。因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

2 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与路径设计

2.1 政策与资金资源的整合路径

政策与资金资源是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保障。整合路径包括:一是加强政策协同,整合农业农村、科技、财政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形成支持技术推广的合力,例如通过联合发文明确技术推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二是优化资金投入结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等,避免重复投入与资金碎片化,重点向技术集成示范区倾斜;三是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通过政策与资金的整合,为技术推广提供稳定支撑。

2.2 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路径

技术与信息资源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要素,其整合路径应突出集成化与智能化。一方面,需构建区域性农业技术集成平台,整合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技术成果,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求筛选适用技术,形成标准化、易推广的"技术包"或"解决方案"。要重点加强节水灌溉、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模式。另一方面,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农田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与动态响应。要推进农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立统一的农业数据标准体系,打破信息孤岛。

2.3 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的整合路径

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执行保障,其整合路径关键在于构建协同网络与能力提升。要明确政府、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及农户等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责任分工,形成"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推广体系。要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各方代表座谈交流,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农技人员、乡土专家和企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绩效激励等方式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要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重点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服务水平。同时,创新组织模式,例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层技术服务站,推动技术服务的本地化与常态化。要支持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等新型服务主体,探索"技物结合""技服一体"等新模式,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技术推广资源在基层高效运转。

3 实践策略与保障机制

3.1 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实践策略上,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将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整合全面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业农村、科技、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研究解决资源整合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壁垒。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区域特点细化整合路径,确保政策协同和资源调配的顺畅高效。要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资源整合成效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为技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

3.2 构建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

保障机制方面,需构建科学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对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效果进行全过程跟踪。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指标系统,涵盖资源投入、过程管理、产出效益等各个环节,实现可量化、可考核。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资源整合数据库,实时监控资源流向和使用成效,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形成评估—反馈—优化闭环管理。要建立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反馈机制,广泛收集农户、技术员及企业等主体的意见建议,增强资源整合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要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对基层反映的问题限时办理、及时反馈,为持续改进整合策略提供依据。

3.3 完善激励机制与政策保障

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需完善激励机制与政策保障。对资源整合成效显著的地区、机构或个人给予荣誉表彰和资金奖励,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分级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政策层面,应出台专项法律法规或指导意见,明确资源整合中各方的权责利关系,规范操作流程,保障整合过程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此外,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全社会对资源整合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宣传、现场观摩等方式,展示资源整合成效,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4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维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利用。本研究通过解析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与路径设计,提出了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路径,并配套了实践策略与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有助于解决技术推广中的碎片化问题,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技含量与综合效益。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整合路径的精细化研究,探索差异化地区的实践模式,同时加强政策落地与效果评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融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子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注重"内外兼修"——访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彭世琪[J].中国标准化, 2014(7):3.

[2]雷先明,王治敏.京山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推广农业先进技术[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12(10):2.

[3]赵智慧.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D].浙江海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