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美术课堂习惯培养实践探索
江月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一、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但也容易分神,一部分的同学对美术学习的认知有一定的松懈,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再高。那么,如何让好习惯在自然教学中发生?教师要努力营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质疑、乐于交流的学习氛围。
课前意识很重要,老师们可以利用好课前时间。如课前 5 分钟,请科代表播放老师为大家提前准备的美育相关的有趣小视频,并提醒大家准备好美术工具,老师提前 2 分钟到班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可以保持上课的“仪式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的课前意识,从下课处于兴奋的状态逐渐转变到进入上课的状态,让学习自然而然的发生。
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设计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小组合作,让学生真正体会自我学习收获的快乐,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探索美术知识和技能。
下课前 5 分钟,对课堂进行评价总结,结合评价系统给予评价,并提出下节课的改进要求。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工具要求,让学生对学习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进入后续课程。
课程结束前,收拾好工具及凳子,保持教室整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美术教室的主人,用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
优美的环境能让人更专注于创造,美术教室布置温馨舒适,设立专门的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定期更换,让学生感受自己和同学的成长,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五六年级学生的观察力逐渐敏锐,开始关注事物的细节和特征。在思维方面,虽然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美术概念和原理。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也有了较大发展,能够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学生对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对手工制作、设计等领域更感兴趣。
加之,学生的自尊心、叛逆等特点,简单粗暴的说教或生硬的规矩对他们来讲已然不可靠了。用心设计每一堂课,从根本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比板着面孔立规矩更舒心有效。如:六年级下期设置了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毕业”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实用的设计活动,从学期初始结合学校运动会真实情境,设计班级会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心中的班级形象具象化在图纸之上,当鼓励他们可以把形象画在加油牌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此时的学习就仿佛有了无形的动力,而不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给班级留名”学习活动,更是用艺术字的方式书写自己的名字,并在班级开展留名拍照活动,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平时从不作业的男孩,看到大家拍照不亦乐乎,而他苦于没有制作名牌无法与其好友拍照时,他主动积极的补画了一个,并强烈要求老师给他补照。“毕业文化衫”活动中,其先为数不多的学生购买了 T 恤进行绘制,而其他同学只是绘制图纸,后来看到能穿上自己设计独一无二文化衫的同学,羡慕地纷纷加入文化衫的绘制。“成长纪念册”的制作是为六年小学生涯的完美句号,亲手制作一本纪念册也是最深情感的表达。当看到男生拿起针线装订书本,有的则通力合作,全心投入地专注于笔下、指尖时,课堂就变得如此美好。
三、明确规则与评价体系
通过中低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已在认真准备美术课堂工具、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认真参与实践练习、课后收拾工具等方面的习惯基本养成。好的习惯需要继续保持,但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及认知特点,设置更为简洁明了;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则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让其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与管理,增强其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更贴近他们的内心,也更容易被接受,执行起来也更容易。
奖惩分明,合理利用操行分评比。涉及到管理都离不开奖和惩,合理的奖惩会让课堂管理变得更轻松,采取小组竞争和个人积分的方法,实现奖惩评比。首先,可以和班主任沟通,了解所教班级的管理系统,然后合理利用;如果没有班级评分管理系统的班级,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评分机制。如:分小组管理,由该组同学共同推选组长,可轮换,每节课分管组长根据制定的评分细则相应评分,如:没带工具-1 分、回答问题 +1 、作品被展示 +2 等,这样的协助有利于老师更专注于课堂专业部分,管理也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评价更全面公正。分管小组长之上设置班长(课代表)监管制,如:老师在上课时会对每一组的整体表现有基本评价,需要被记录扣分的或加分的小组由班长(课代表)来进行评分管理,包括对下课后工具的摆放收拾、桌椅归位等情况。评分标准设定后,奖惩方式也由同学们协商制定,每一个班略有不同,但一旦设定,大家就要严格的执行,因为是自定的,所以这样的奖惩也更能服众容易执行。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也希望被看到被表扬,加之自尊心更甚,课堂评价尽量采用正面积极鼓励式。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体系中,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表现,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增强学习艺术的动力和信心。老师在给同学评价时需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作品,即使不够完美,也首先肯定其优点,表扬其认真作画或手工的态度,然后再给出修改的意见,如:老师觉得怎样区修改就更完美了。
小学五六年级美术课堂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营造积极课堂氛围、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明确规则与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课堂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李华.小学美术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人文之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