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伍可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中心小学 332000
关键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小学英语;人教版 PEP 教材;五育并举;AI 教学
一、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理论支撑
(一)核心内涵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IPBL)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探究实践完成项目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里,IPBL以英语为语言交流工具,融合多学科内容。如 PEP 教材三年级 “Colors”单元,可拓展为 “校园色彩探秘” 项目,学生用英语描述校园景物颜色,并结合美术色彩搭配知识作画,达成 “语言运用 + 学科实践” 目标。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与情境互动构建知识体系,为 IPBL 提供核心支撑。在 IPBL 中,学生围绕真实任务,像 “如何用英语设计校园垃圾分类方案”,自主查阅资料、讨论,融合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形成个性化知识网络。
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指出学生具备多元潜能,如语言、空间、运动智能等。IPBL 通过多样项目任务,如英语演讲、手工制作、实地调查,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发挥特长,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基于人教版 PEP教材)
(一)教材内容重构:锚定跨学科项目主题
人教版 PEP 教材具生活化与实践性,为 IPBL 提供丰富素材。教师要深挖教材单元主题的跨学科拓展点,构建 “教材主题 — 学科融合 —项目任务” 关联体系。比如:
四年级 “At the Farm” 单元:融合科学动植物分类知识,设计 “农场动物保护” 项目,学生用英语写保护倡议书,并结合科学知识分析动物生存需求。
六年级 “Holiday” 单元:关联历史传统节日文化,开展 “中国传统节日英语推广” 项目,学生用英语制作手抄报,融入美术排版设计技能。
项目主题依学生认知水平调整,低年级侧重简单技能整合,高年级侧重复杂问题解决。
(二)目标体系搭建:兼顾语言与综合素养
IPBL 目标设定构建 “语言目标 + 学科目标 + 素养目标” 三维体系。以五年级 “Nature Park” 单元的 “自然公园研学” 项目为例:
语言目标:掌握自然景观词汇,能用英语描述景物特征与提出保护建议。
学科目标:结合科学了解生态系统,通过数学统计公园游客行为。
素养目标: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与环保意识。
(三)教学资源整合: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资源整合覆盖 “教材 — 校园 — 家庭 — 数字” 场景
教材资源:提取教材对话、词汇表作为项目语言基础。
校园资源:利用校园实验室、植物园、多媒体教室开展实践,如在实验室制作 “自然公园模型”。
家庭资源:家长参与项目,如 “节日推广” 项目中协助收集家庭传统习俗照片。
数字资源: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英语动画、科普视频提供素材。
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与 “五育并举” 的融合实践
(一)德育渗透:培养社会责任与协作精神
IPBL 借项目主题与实施渗透德育。“校园垃圾分类” 项目,学生用英语宣传知识,培养环保责任感;小组协作学会倾听、分担任务,如 “Jobs” 单元 “职业体验” 项目,学生模拟职业场景,学会尊重不同职业,树立责任意识。
(二)智育提升:促进知识整合与思维发展
IPBL 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深度融合。“传统节日推广” 项目,学生用英语梳理节日历史、描述美食制作,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如 “吸
引同学参与节日活动”,锻炼创造性思维。
(三)体育融合:强化身体实践与健康意识
结合体育设计动态项目,如三年级 “Sports” 单元 “校园体育节策划”项目,学生用英语制定比赛规则,参与组织裁判工作,增强体质;汇报时介绍运动对健康重要性,培养健康意识。
(四)美育培育: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表达
IPBL 为美育提供实践。“自然公园研学” 项目,学生写景物短文、绘风景画;“节日手抄报” 项目设计排版,提升审美素养;项目成果展示演讲,培养表达自信与感染力。
四、AI 技术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赋能
(一)AI 辅助项目设计:提升教学精准度
教师借助 AI 教学设计工具,如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输入教材单元主题、学生年级等,AI 基于大数据生成项目方案模板,含跨学科融合点、任务分解建议,还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推荐适配难度。
(二)AI 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支持
语音交互:通过 AI 口语评测工具,学生录制汇报音频,AI 实时纠音,提升表达准确性。
智能检索:学生遇知识疑问,通过 AI 搜索获取双语资料,快速解惑。
协作支持:利用 AI 协作平台,小组实时共享资料,AI 整理讨论要点,提升协作效率。
(三)AI 革新教学评价:实现高效化与可视化
自动化评分:AI 检测学生书面作品语法错误、分析词汇丰富度,生成评分与修改建议。
数据化分析:AI 收集学生项目参与数据,生成可视化报告,助教师识别学生短板。
过程性追踪:AI 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项目表现变化,呈现能力素养提升轨迹。
五、实施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跨学科能力不足: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部分教师多学科知识储备欠缺,可通过 “校本培训 + 跨学科备课” 提升。学校定期开展研讨会,邀请多学科教师分享知识;组建备课组,共同设计 IPBL 方案。
(二)教学时间冲突:优化课程时间管理
IPBL 课时需求多,采用 “课内为主 + 课外延伸” 安排。核心任务放英语课,资料收集等放课后,整合其他课程时间开展项目实践。
(三)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实施分层任务设计
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如 “环保项目”,基础层学生列举环保行为,进阶层写倡议书,提高层设计宣传视频脚本,让学生都有成就感。
六、结论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 “语言运用 + 学科融合 + 素养培养”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人教版 PEP 教材为依托,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搭建多元目标、整合资源评价,可有效落实 “五育并举” 目标;AI 技术的融入进一步突破教学瓶颈,实现项目设计精准化、学习支持个性化、评价方式智能化。未来,需持续探索 “IPBL+AI” 的深度融合路径,不断完善教学实践策略,助力小学英语教学从 “知识传授” 向 “素养培育” 转型,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与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桐桐. 基于项目式学习简析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方法[J]. 智力,2023,(36):132-135.
[2]崔静梅.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17):39-41+46.
[3]林杜娴.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探析[J]. 校园英语,2023,(3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