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体教融合”背景下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胡广楠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引言

2020 年 4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中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工作存在体育育人作用不明显、体育育人机制不清晰及体育育人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使其与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体教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距离。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提出,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陕西省作为我国教育大省,也是我国民办高校重镇,陕西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 33 所(含独立学院 10 所)。近年来,为解决高校体育育人困境,陕西省民办高校通过推进应用型转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实现特色办学与转型发展。在“体教融合人”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育人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体育人”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为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1. 我国“体教融合”发展历程梳理

体教融合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主要对象为青少年,目的在于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和

教育工作在育人价值、功能和目标上的融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历史时期国情与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影响,我国体育与教育由分离走向不断融合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历史时期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先后历经“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以体为主”—“体教结合,教育发力”—“体教融合”—“体教深度融合”等不同阶段。在不同时期,我国体育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2020 年 8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体教融合作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推进应用型高校体育工作开展,实现“以体育人”具有重要作用。

2. 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区域特色与示范效应

陕西省作为我国教育大省,也是我国民办高校重镇,陕西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 33 所(含独立学院 10 所)。2020 年以来,陕西民办教育进入稳定、规范发展的新时期,陕西省民办高校进入招生数量与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全新发展阶段。截至 2023 年底,陕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3743所,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总数 26.18% ,在校生 137.27 万人,占 15.9% ,专任教师 88682 人,占 15.82% 。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正是“应用型和技能型”重要载体。陕西省作为我国民办教育的排头兵,等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积极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优化体育课程形式,增设体育运动项目,完善体育育人体系,不断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区域特色与示范效应。

3. 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促进“理论 + 技能+实践”有效衔接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作为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积极引进信息新兴体育项目,将电子竞技、极限飞盘、橄榄球、高尔夫等流行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多元体育兴趣的基础上,拓宽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开展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改革,开设 30 余个体育项目俱乐部,通过俱乐部教学、赛事组织、俱乐部管理等实操环节,增加学生办赛、参赛机会,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体育教师+行业专家”协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障体育教育质量的基础。体育中心通过积极引进

行业专家,聘请国家队退役运动员、知名体育企业家、资深赛事运营人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一线经验与行业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实现校内体育教师转型,通过安排教师定期赴体育企业、社会组织挂职锻炼,考取行业资质,如国家级裁判员、健身教练资格证等,通过深度融合教学与职业技能, 实现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提升教学实效性。最后,通过组建“体育教师 + 行业专家”教学团队,共同开展体育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与高水平论文撰写,实现教师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

3.3 推进实践平台建设,推进“校企”“校地”多元联动

注重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是提升体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积极对接外部资源,通过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体育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搭建资质认证与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社区开展合作,参与全民健身推广、体育赛事组织、青少年体育培训与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师生及社会提供急救培训、义务支教和体育推广等,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4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打造品牌体育赛事

陕西省应用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校园品牌体育赛事。例如,创建 EUAA 体育联盟,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极限飞盘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形成课内外一体化育人模式。同时,围绕体育俱乐部教学和体育选修课项目,开展常态化体育赛事、活动,如校园马拉松、趣味运动会、健身操舞大赛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切实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荣誉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志超,颜兵,李广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枣庄学院学报,2022,39(05):90-95.

[2[1]陈晓虎.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科技风,2021,(30):65-67.

[3]董山强.地方应用型高校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02):112-114+119.

[4]赵磊,徐兴林,赵梅莲,等.通识教育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11-14.

[5]安宏.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2):143-146.

项目基金:2024 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陕西省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0936)

作者简介: 胡广楠(1994.02—),男,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现任职于,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