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古诗文跨学科教学探索
杨林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八中学 718600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传统教学常因学科割裂、学生被动参与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项目式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跨学科整合,为古诗文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基于此,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项目设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四大维度,细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古诗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打破教学局限,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文内涵,提升综合素养与文化认同。
一、主题统整定方向,学科元素巧挖掘
项目设计需以教材古诗文为核心,围绕文化主题整合篇目,同时系统挖掘每首诗文蕴含的跨学科元素,确保任务设计既贴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又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主题选择应立足教材单元编排逻辑,优先选取具有共性文化内涵的篇目,避免单篇教学的碎片化;跨学科元素挖掘需兼顾学科关联性与学生认知水平,确保任务可操作、有深度。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怀古咏史”主题古诗文为例,可整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四篇诗文,设计“‘文人情怀’跨时空对话”项目。语文层面,任务为分析四篇作品中“豁达乐观”“忧乐天下”等情感表达差异,梳理“用典”“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历史层面,探究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状况”“宋代文人治国背景”,理解文人情怀产生的时代根源;地理层面,结合地图分析扬州、黄州、滁州的地域特征,探究地理环境对文人创作的影响;美术层面,根据诗文场景绘制“古代文人生活图景”,并标注与诗文内容对应的细节。各学科任务围绕“文人情怀”主题展开,既突出语文本体性,又实现多学科深度联动。
二、分组协作明角色,教师引导搭支架
项目实施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异质分组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发挥优势;教师需转变角色为引导者,针对学生探究中的难点提供阶梯式支架,避免项目流于形式或陷入困境。分组应兼顾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差异,确保组内优势互补。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然之美”主题项目(整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为例,采用 4-6 人异质分组,设“文本解读员”“历史研究员”“地理分析师”“模型设计师”“成果汇报员”角色。文本解读员负责梳理三篇文言文中“自然描写”的语言特色,如《桃花源记》的“虚实结合”、《小石潭记》的“动静相生”;地理分析师探究“武陵源”“永州”的地形特征,分析自然环境与文人隐居选择的关联。当“文本解读员”难以理解《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的工艺描写时,教师提供“核舟 3D模型拆解视频”支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言文中的空间描述;当“模型设计师”设计“桃花源场景模型”缺乏思路时,教师展示“古代园林布局图”案例,启发学生结合“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文本描述优化设计,确保探究任务有序推进。
三、多元平台展成果,过程创造双重视
成果展示需搭建多样化平台,既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过程性成果,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又重视创造性成果,展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过程性成果应聚焦探究细节,如笔记、采访记录等,反映学生的思考轨迹;创造性成果需鼓励形式创新,结合学生兴趣与学科特色,让成果兼具文化内涵与个性表达。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家国情怀”项目(整合《木兰诗》《卖油翁》)为例,过程性成果展示可在班级设置“探究档案角”,陈列学生的“北朝兵役制度调研笔记”“古代兵器资料整理手册”“卖油翁‘熟能生巧’典故溯源报告”,让同学直观看到探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创造性成果展示可结合学校文化节,设置“舞台展演”“文创展台”两个板块:舞台展演环节,学生编排《木兰从军》情景剧,融入历史学科的“北朝服饰还原”、音乐学科的“古风配乐创作”,展现木兰的“爱国与勇敢”;文创展台环节,学生设计“‘熟能生巧’主题书签”,正面书写《卖油翁》经典语句,背面绘制“倒油入葫芦”场景插画,既体现文言文本的核心内涵,又展现美术学科的审美表达,实现成果展示的多元价值。
四、多维评价重全面,过程记录促成长
教学评价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内容、方式三方面突破传统评价局限,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能力发展与情感态度;同时通过过程性记录,全面捕捉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评价主体应涵盖学生、小组、教师、家长,实现评价视角的全面性;评价内容需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评价方式应结合过程记录与成果展示,避免单一化。
结束语:
综上策略,构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古诗文跨学科教学完整体系,从主题确立到评价反馈,环环相扣且紧密结合人教版教材实践案例,兼具理论指导性与实操性。通过这些策略,既能破解传统古诗文教学困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多学科融合学习,又能深化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军,王较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案例研究——以"探究桥梁的科学,人文和艺术之美"为例[J].物理教师,2024,45(1):37-40.
[2]薛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古诗词跨学科实践——从《诗经》走出的植物多样性美[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5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