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融合与实践

作者

柴铭浩

身份证号:1305261988****6925

引言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在当前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将生态环保技术融入风景园林施工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风景园林施工模式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而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前期的融合与实践

1. 场地生态评估与规划

在风景园林施工前期,对场地进行全面的生态评估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场地的生态现状和潜在问题。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精确绘制场地的地形地貌图,分析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和透气性等指标,评估水文状况和水资源分布。根据生态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生态特征,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和地形改造,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规划园林的功能分区,将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营造出既美观又生态的园林空间。

2. 环保材料的选用

环保材料的选用是生态环保技术在施工前期的重要体现。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优先选用可回收、可再生、低能耗、低污染的材料。例如,使用再生木材、再生石材等代替传统的天然木材和石材,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园林景观中的铺装材料,可以选择透水砖、植草砖等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有助于雨水的下渗和地下水的补充,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选择涂料、胶粘剂等化学材料时,要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保障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健康。

3.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方案制定

水资源是风景园林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在施工前期,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自然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等,将其纳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打造水景景观,同时发挥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园林灌溉、景观补水等。例如,在园林中设置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使其达到可利用的标准。

二、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融合与实践

1. 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土壤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园林景观的效果。对于一些土壤质量较差的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方法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等技术进行治理,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合理选择植物进行种植,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土保水、改良土壤的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2. 植物配置与生态群落构建

植物配置是风景园林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原则,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生长和繁衍,同时还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提高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

呈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3. 节能减排施工技术应用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施工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采用节能型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电动挖掘机、太阳能路灯等,减少对传统燃油设备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例如,在土方开挖和回填过程中,采用分层分段施工的方法,减少土方的搬运和倒运次数,降低施工能耗。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后期的融合与实践

1. 园林养护中的生态管理

园林养护是风景园林施工后期的重要工作。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采用生态管理方法可以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植物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代替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合理进行灌溉和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采用精准灌溉和配方施肥的方法,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灌溉和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修剪和整形,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保持园林景观的美观和整洁。

2. 生态监测与评估

建立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是确保风景园林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手段。在园林施工后期,定期对园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了解园林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将生态监测与评估结果作为园林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园林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水平。

3. 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

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是风景园林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施工后期,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例如,在园林内设置生态科普宣传栏、举办生态讲座和培训等活动,介绍园林的生态功能、植物知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公众参与园林的管理和养护活动,如志愿者植树、认养绿地等,增强公众对园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生态教育和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促进风景园林生态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融合与实践是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施工前期进行场地生态评估与规划、选用环保材料、制定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合理配置植物、应用节能减排施工技术,以及在施工后期进行园林养护中的生态管理、生态监测与评估和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实现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目前生态环保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标准不完善、成本较高、公众认知度不够等。

参考文献:

[1]刘川川.风景园林施工中生态可持续性与技术创新性研究[J].工程与建设,2024,38(06):1270-1272.

[2] 张 雅 楠 . 生 态 理 念 在 风 景 园 林 施 工 中 的 融 入 [J]. 门窗,2023,(22):226-228.

[3] 周舒.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问题与对策[J]. 新材料·新装饰,2021,3(2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