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趣”引领:低年级多文本阅读选材的字谜教学实践探索
段武杰
洛阳市凝碧街小学 471023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核心任务。如何突破传统单一文本的局限,点燃学生识字热情?统编版教材《猜字谜》与《语文经典读本》中的字谜文本,以其丰富的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多文本阅读的绝佳载体。基于“有趣的字谜”教学设计,本文将从“兴趣、情趣、智趣、理趣”四个维度,探讨低年级多文本阅读选材的实践路径。
一、兴趣奠基:多元文本激活动力,点燃求知之火
兴趣是认知的引擎。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却注意力短暂,多文本选材需以兴趣为锚点,通过生动形式唤醒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案中的文本组合深谙此道:
动态文本点燃好奇:《仓颉造字》动画将汉字起源化为视觉奇观,甲骨文“日”“月”的演变视频使抽象字形“活”起来。这些动态文本超越了静态文字的局限,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在“汉字真神奇”的感叹中埋下探索的种子。
叙事文本制造悬念:王安石与王吉甫的谜语故事,将“日”字的知识包裹在文人雅趣的叙事中。“画时圆,写时方”的谜面制造认知冲突,推动学生在故事张力中主动思考。
游戏文本强化参与:“图画谜”中的三木成“森”、人倚树为“休”,“动作谜”中的身体摆“十”“大”,将识字过程转化为直观可感的游戏。多文本协同作用,使兴趣不再停留于浅层好玩,而是升华为持续探究的内驱力。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多文本阅读以兴趣为基,通过视听冲击、故事引力与游戏互动,在低年级学生心中播下主动识字的火种。
二、情趣共生:艺术融合情感浸润,感受汉字之美
识字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与审美的体验。多文本选材需营造富有情趣的场域,引导学生用心灵触摸汉字温度,用感官体验汉字之美。
字源文本唤醒意象:“休”字甲骨文动画,一人倚树小憩,劳作后的片刻安宁跃然眼前。学生通过古文字图画,瞬间理解“休”字承载的生活场景与情感内涵,汉字不再是冰冷符号,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画卷。
肢体文本具身体验:“动作谜”环节,学生用身体摆出“人”、“从”、“大”等字形。当伸展双臂模拟“大”字,当两人并肩组成“从”字,汉字的结构美与关系美在动态演绎中被身体记忆。这种具身认知将抽象笔画转化为肌肉感知,情感在律动中自然生发。
艺术文本激发想象:“漫画谜”如“一弯新月傍三星”、“铁锅炒黄豆”,将谜面转化为充满童趣的画面。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想象星月辉映的静谧、豆子迸跳的热闹,审美想象与字谜解读交织共生。
这些文本形式共同构建了一个情感浸润的识字场域。学生在此间穿梭,用眼睛发现象形之美,用身体感受结构之妙,用心灵体味生活之情。汉字之趣,在情与景的交融中自然流淌。
三、智趣相长:思维碰撞规律显化,启迪探索之慧
字谜的本质是思维体操。多文本选材应成为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迁移创造,在挑战与顿悟中发展高阶思维。
对比文本揭示规律:“文字谜”如“草上飞”(早)、“日月一起来”(明),引导学生拆解部件、重组结构。学生通过对比“明”与“朋”(两个月字手拉手),自主发现汉字“部件相加”的构字法,逻辑推理能力悄然提升。
结构文本强化思辨:“减掉一笔天上飘(去 $$ 云),加上一笔找不着(去→丢)”、“上面正差一笔,下面少去一点(步)”这类谜语,促使学生精细分析字形增减变化的逻辑链条,在严谨的“汉字加减法”中锤炼思维的缜密性。
创编文本驱动创新:“字谜小作家”环节是智趣的顶峰。学生利用“图画法”(如为“田”配图“四方地,十字路”)或“公式卡”(部件相加法、特征描述法),将习得的构字规律创造性输出。从猜谜者到创编者,思维经历了从理解、应用到创新的跃迁。
教案中“思维阶梯图”(观察 $$ 提取 $$ 联想 $$ 合成)正是多文本智趣价值的可视化体现。学生在多元谜题的挑战与破解中,观察力、联想力、逻辑力、创造力如春苗般节节拔高。
四、理趣升华:文化溯源规律贯通,筑牢传承之基
字谜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文化认同与规律把握。多文本选材应超越字形本身,指向汉字系统与文化根系,在“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彰显文化之“理”与规律之“趣”。
字源文本贯通古今:“森”字甲骨文动画展示三木成林,“休”字图解人树相依。这些文本直观揭示象形、会意等造字原理,将零散识字提升为对汉字生成智慧的体认,为理解整个汉字系统打开一扇窗。
字族文本演绎系统:“有‘水’能吐泡,有‘火’能放炮(包)”、“有‘手’能描红,有‘口’喵喵叫(苗)”等字族谜语,配合“形声字转盘”互动,生动演绎形声构字规律。学生不仅猜出“包”“苗”,更深刻理解形旁表义、声旁示音的构字逻辑,触类旁通的能力由此生根。
文化文本厚植自信:《仓颉造字》传说、王安石字谜故事,将识字活动置于中华文明长河之中。当学生知晓字谜是古人的智慧游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理趣的渗透,使识字教学从“工具性掌握”迈向“文化性传承”。学生在破解“铁锅炒黄豆”(“关”字)的会意之趣,理解“锚”字(钅+苗)的形声之理的过程中,汉字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成为承载民族智慧与文化基因的活化石。
结语:多文本协同,以“趣”导航识字新途
在低年级“有趣的字谜”教学中,多文本阅读以“四趣”编织识字教学画卷:以兴趣为起点,多元文本激发学习热情;以情趣为纽带,艺术融合深化情感体验;以智趣为引擎,思维挑战促进高阶认知;以理趣为旨归,文化浸润筑牢民族根基。四趣交融,让学生在摆弄汉字结构、拆解字谜逻辑、感悟字源文化的过程中,将识字转化为文化发现与智慧生长的旅程。多文本阅读以“趣”为舟,引领学生在汉字星河中遨游,既解码文字奥秘,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点燃终身学习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