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在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肖韩
韶关学院 512005
引言
随着科技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学科融合表面化、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科技手段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实践空间,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因此,研究科技手段在其中的应用路径,对优化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手段应用的基础搭建
1.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科技手段应用的重要基础。学校可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如将美术中的色彩知识与科学中的光学原理结合,制作成图文、视频等素材存入资源库。资源库需按学科主题分类,方便教师查找和调用,同时涵盖不同难度层次的内容,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定期更新资源,加入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主题素材,保持资源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从资源库选取素材,设计跨学科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
1.2 跨学科学习平台的搭建
跨学科学习平台为师生互动和资源共享提供空间。平台需具备任务发布、资料共享、交流讨论等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上发布跨学科项目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能通过平台获取学习资料,提交阶段性成果,与同学和教师进行线上交流。平台还可设置小组协作区域,方便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记录协作过程。通过搭建统一的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美术与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让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更有序开展。
1.3 师生数字素养的培养
师生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是科技手段有效应用的前提。学校需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运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如教学软件操作、在线资源制作等,使教师能熟练设计数字化教学活动。对学生则侧重基础数字技能的培养,如使用学习平台、简单图像处理工具等,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科技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师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确保在丰富的数字资源中高效获取有价值的内容,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提供保障。
二、科技手段支撑的实践路径设计
2.1 跨学科主题探究的数字化引导
在跨学科主题探究中,科技手段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借助数字化工具创设探究情境,如通过虚拟博物馆展示美术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联,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历史的跨学科知识。利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主题探究思路,明确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如 “环保主题绘画” 中美术与科学知识的融合。通过数字化引导,让学生清晰把握探究方向,激发探究兴趣,使跨学科主题探究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
2.2 项目实践过程的可视化记录
科技手段能实现项目实践过程的可视化记录。学生可使用拍照、录像等功能记录美术创作的步骤和过程,如绘画的起稿、上色阶段,手工制作的拼接、装饰过程等。通过在线文档或云存储工具整理实践记录,包括创作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教师可通过查看记录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可视化记录不仅便于学生回顾总结实践经验,也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观依据,促进项目实践的有效开展。
2.3 学习成果的多元化展示与互评
科技手段丰富了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互评方式。学生可通过数字展板、在线画廊等形式展示美术作品及跨学科学习成果,如将绘画作品与文字说明结合,呈现作品背后的科学原理或文化内涵。利用在线评价平台开展互评活动,学生通过点赞、留言等方式交流对作品的看法,从创意、技巧、跨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多元化的展示与互评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感受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三、科技应用效果的支撑体系完善
3.1 教学评价机制的数字化优化
数字化手段可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跨学科融合等维度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在线评价工具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量化和质性评价。利用评价数据的自动统计功能,生成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直观呈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薄弱环节设计后续教学活动,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有效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率。
3.2 家校协同参与的科技化渠道构建
构建科技化渠道可促进家校协同参与。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向家长推送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进展和要求,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邀请家长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成果展示活动,如观看学生的在线作品展览,对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反馈和鼓励。利用平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优化跨学科项目设计。科技化渠道加强了家校沟通,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形成育人合力。
3.3 科技应用场景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科技应用场景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科技手段的应用效果,如数字化资源的适用性、学习平台的操作便捷性等,收集师生的使用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资源库的内容更新频率,优化平台功能设置,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操作复杂、资源不足等。结合教学需求和技术发展,引入新的科技工具和应用方式,确保科技手段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需求相匹配,持续提升应用效果。
四、结论
科技手段为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跨学科平台搭建和师生数字素养培养,奠定了科技应用的基础;借助数字化引导、可视化记录和多元化展示互评,优化了实践路径;通过评价机制数字化、家校渠道科技化和应用场景动态优化,完善了支撑体系。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大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成果集.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五小学;,2025:794-796.
[2]石梅.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的有效开展[J].才智,2020,(10):86.
[3]尤少锦.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素材[J].文理导航(下旬),2025,(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