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核心技术研究
张增华
云南天冶化工有限公司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663000
摘要:氯碱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其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与复杂工艺,安全生产风险颇高。本文聚焦氯碱化工企业,深入剖析电解装置生产流程中的风险因素,详细阐述了风险控制的核心技术,包括电解技术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泄漏检测与防护技术、火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技术等,旨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氯碱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核心技术
一、氯碱化工生产流程及风险因素
(一)盐水精制:
风险因素:原盐中杂质多,在精制过程需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盐酸等助剂去除,若助剂添加量控制不当,会导致盐水质量不合格影响电解的安全运行,且部分助剂具有腐蚀性,易造成设备管道腐蚀泄漏[1];同时若盐水中NH4+过高极易与氯气形成爆炸性物质三氯化氮。
(二)电解环节:
风险因素:目前主流的电解槽有隔膜电解槽和离子膜电解槽。电解过程需通入强大直流电,电极易发生短路、击穿等故障,引发电气火灾;电解产生的氯气、氢气若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爆炸,而且氯气剧毒,微量泄漏就可致人中毒。
(三)氯氢处理:
风险因素:氯气干燥不彻底,含水分过高会腐蚀后续设备管道,生成盐酸烟雾污染环境;氢气压缩过程若设备密封不佳,泄漏后在厂房内积聚,一旦遇明火极易爆炸,氢气爆炸极限范围宽,爆炸威力巨大。
(四)氯化氢合成:
风险因素:在氯化氢合成过程中,一旦氢气、氯比例失调、合成炉灯头熄火、给水系统故障等,很可能引发爆炸。
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核心技术
(一)电解技术优化
采用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技术替代传统隔膜电解,离子膜具有高选择性,能有效阻止氢氧根离子向阳极迁移,降低氯气中含氧量,减少爆炸风险,同时提高烧碱纯度。例如杜邦公司的 Nafion 系列离子膜,其电流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可使电解过程更加稳定高效。
研发智能电解槽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电解槽上的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至中控室,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电极损耗、膜性能变化,提前预警故障风险,便于及时维护或更换部件,保障电解正常运行。
(二)自动化控制系统
构建全厂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涵盖从原料输入到产品输出的全流程。如 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及 SIS(安全仪表系统),对关键生产参数如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精确控制与联锁保护。当参数偏离正常范围,系统自动调节,若出现危险工况,立即触发联锁,停止电解槽运行,事故吸收装置自动运行,可有效防止事故扩大。
利用自动化机器人进行危险区域巡检,如在电解车间、氯氢处理区域,配备具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功能的巡检机器人,按照预设路线定时巡检,实时回传现场图像与气体浓度数据,代替人工进入高风险环境,降低人员暴露风险。
(三)泄漏检测与防护技术
安装高精度的气体泄漏检测传感器,针对氯气、氢气等重点泄漏源,采用激光检测、红外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快速、精准定位泄漏点,检测精度可达 ppm 级甚至 ppb 级。例如,光离子化检测技术对氯气泄漏检测灵敏度极高,能在泄漏初期及时发现。
研发新型密封材料与泄漏防护设备,如氟橡胶、聚四氟乙烯等高性能密封材料用于管道、阀门连接部位,提高密封可靠性;配备便携式泄漏应急处理装置,一旦发生泄漏,员工可迅速用堵漏工具、吸收剂等进行初期处置,为后续抢险争取时间[2]。
(四)火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
利用氯化氢合成炉火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集监测、识别及报警于一体的火焰检测系统,由计算机代替肉眼观察火焰颜色、亮度、形状、频率等要素,通过高清摄像机实时监测氯化氢火焰图像并上传到PC端,由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识别、对比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运算处理等,自动计算出氯氢配比值,自动调节氯气、氢气比值;同时当出现过氢、过氯、熄火等异常现象时及时报警输出传给DCS系统,由DCS系统进行自动调节或者紧急停车。进一步降低合成过程中的爆炸风险。
(五)废气废水处理技术
废气处理方面,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含氯废气,使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等无害物质回收利用;对于含氢废气,通过变压吸附等技术提纯氢气后回用至氯化氢合成,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
三、技术实施保障措施
(一)人员培训
开展岗位操作技能、风险隐患识别、安全技术管理等培训,使其熟悉氯碱生产全流程风险与安全操作规程;提升员工风险隐患识别及应急处置能力,如开展氯气泄漏应急演练、火灾扑救演练等,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应对。
选拔技术骨干赴国内外先进氯碱企业交流学习,或邀请行业专家来厂进行技术讲座,拓宽员工技术视野,掌握前沿风险控制技术动态,为企业技术升级储备人才。
(二)设备维护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记录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报废等各阶段信息,依据设备运行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实行状态维保,定期更换,避免带病运行,如对电解槽槽电压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检修更换;对氯气冷却器壁厚进行检测、对氯化氢冷却器回水氧化还原电位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检修更换,做到提前事故预防关口前移。
(三)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结合企业实际与最新法规标准,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安全绩效与薪酬挂钩,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对隐患排查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安全法规更新、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推广等信息,供全体员工查阅学习,促进企业内部安全文化交流,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软实力,是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氯碱化工企业领导层应带头践行安全文化,并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月活动等,推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本质性转变,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安全责任、提升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确保安全标准化有效运行。
(五)四区分离措施
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规范企业平面布局设置,降低事故后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行政办公区、后勤保障区、集中控制区和生产作业区四区分离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生产作业区与行政办公区、后勤保障区、集中控制区三个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并有
明确的分隔界线。
2.行政办公区、后勤保障区、集中控制区位于生产作业区全年主导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采用适宜的安全评价方法,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集中控制区设置在安全防护距离内的,并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进行抗爆设计和建设,并实施智能二道门管理系统;行政办公区满足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后勤保障区应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四、结论
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复杂系统工程。通过优化电解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火焰远程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做好泄漏检测防护与设备状态维保、“三废” 处理等核心技术,辅以人员培训、安全文化引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等保障措施,可降低风险,提升本质安全。随着科技进步,企业应关注新技术,改进风险控制与管理,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协同。未来,更需探索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融合的风险控制新模式,应对安全环保与市场挑战。
参考文献
[1]蒋非. 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3, 43 (21): 38-40.
[2]王爱,刘呈堂.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J]. 山东化工, 2022, 51 (05): 206-208.
作者简介:张增华,男,1987-,汉族,云南大理,化工工艺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