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

作者

苏鑫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1 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环境复杂,负载波动大,且对连续供电的要求极高。传统人工监控与操作模式难以应对突发故障或电压波动,存在响应滞后、误判率高等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器、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化断路器,实现了对供电回路的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例如,当发生短路或过载时,自动化保护系统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切断故障线路,防止事故蔓延,最大限度保障主网安全。

1.2 加强对智能调度和运行控制

电气自动化不仅局限于设备层面的控制,更深度融入了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行调度体系。通过构建基于 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中央调度平台,调度人员可实时掌握全线变电所、接触网、牵引站等关键节点的运行状态。系统能够根据列车运行图、客流密度及线路负载情况,动态调整供电策略,如分时供电、节能模式切换等,从而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此外,自动化系统支持多级联动控制,当某区段发生停电或设备故障时,可自动启动备用电源或调整供电分区,确保列车运行不受中断,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与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1.3 优化电网数据处理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每日产生海量运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温度、设备状态等。传统数据处理方式难以实现高效分析与价值挖掘。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集成大数据平台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对多源异构数据的实时采集、清洗、存储与分析。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数据模式,生成趋势预测报告,辅助运维决策。例如,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系统可预测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提前调整供电容量,避免过载风险。同时,数据可视化界面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掌握系统运行态势,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

2 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2.1 供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当前,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已实现供电系统的初步自动化,广泛采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ISA)技术。这类变电站集成了保护、测控、通信与监控功能,实现了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通过 IEC 61850 标准通信协议,各子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与响应速度。部分先进线路已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负荷预测、故障诊断与能效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然而,不同线路、不同厂商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仍制约着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亟需统一标准与接口规范。

2.2 列车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与高效化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是电气自动化在轨道交通中的典型应用。其中,列车自动监控(ATS)、列车自动防护(ATP)和列车自动驾驶(ATO)三大子系统协同工作,实现了列车的精准定位、速度控制与进路管理。供电系统与 ATC 系统深度耦合,通过实时通信确保列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获得稳定、匹配的电能供应。例如,在 ATO 模式下,系统可根据列车加减速曲线动态调节牵引电流,减少电能损耗。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支持列车的高密度运行,缩短行车间隔,提升线路运力,体现了电气自动化在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2.3 信号与通信系统的精确控制与监测

信号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神经中枢”,其供电质量直接影响信号设备的稳定性。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为信号电源系统配置不间断电源(UPS)、稳压装置及远程监控模块,确保信号设备在市电波动或断电情况下仍能持续工作。同时,自动化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信号电缆的绝缘状态、轨道电路的工作电压等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措施。此外,通信系统作为信息传输的“血管”,其供电同样依赖自动化管理。通过环网冗余供电与智能切换机制,保障了调度指令、视频监控、乘客信息系统等关键通信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3 电气自动化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策略

3.1 集成行车指挥系统,提升运营调度效率

为打破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应推动行车指挥系统(TIS)与供电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列车运行状态、供电负荷、设备健康度等信息的实时共享。调度中心可基于综合数据进行协同决策,例如在列车密集到发时段,提前提升相关区段的供电能力;在非高峰时段,则自动降低电压等级以节约能源。

3.2 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与管理

建立覆盖全线的综合监控系统(ISCS)是实现供电系统全面自动化管理的关键。该系统应整合电力监控(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BAS)、火灾报警(FAS)等多个子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界面。通过高分辨率大屏与三维可视化技术,运维人员可直观掌握全线供电网络的拓扑结构、设备状态与能耗分布。系统应具备智能告警功能,能够根据故障类型、影响范围自动分级报警,并推送处理建议。

3.3 牵引供电系统优化,确保电动列车稳定运行

牵引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能源供给单元。电气自动化技术可通过优化牵引变电所的运行方式,提升供电质量与能效。例如,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与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 或 SVG),实时调节电压与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同时,推广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技术,将列车制动时产生的电能回馈至接触网或储能装置,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自动化系统可精确控制回馈过程,确保电能质量稳定,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

3.4 电网技术升级,提升供电系统智能化水平

为适应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必须持续推进电网技术的升级与创新。一方面,应加快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如 IGBT、SiC 器件)在牵引变流器、逆变器等关键设备中的应用,提升电能转换效率与系统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应探索基于 5G 通信与物联网(IoT)的广域监控网络,实现对供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在关键设备上加装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振动、温度、局部放电等状态信息,结合云计算平台进行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实现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供电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与可追溯性,为系统安全与审计提供技术支撑。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已从单一设备控制发展为涵盖智能调度、综合监控、牵引优化与电网升级的全方位体系。通过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数据处理能力,电气自动化有效保障了轨道交通的高效、可靠运行。当前,供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列车控制与信号通信的精确管理得以实现。通过集成行车指挥、构建综合监控平台、优化牵引供电策略及推动电网技术革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正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践探究[J].程广洋.人民公交,2024(16).

[2]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李高玉.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0).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孙晓宇.华东科技,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