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研究
陈伟林
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 广西河池 546300
引言:
随着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时代”的来到,各学科都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型任务。小学音乐学科也不例外。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多声部和声的艺术形式、强烈的合作属性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空间,成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天然载体。在此背景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小学音乐实际教学,结合具体案例,旨在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融入合唱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合唱技能的同时,实现艺术表现力、文化认同感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参考,有助于音乐教育上午高水平发展。
一、精选合唱素材,提高艺术审美
合唱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核心素养培养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在对合唱素材的选择时需要突破教材局限,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曲目体系,兼顾艺术性、文化性与适切性。经典曲目历经时间检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培养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素材。选择素材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先选取旋律优美、结构简洁、情感鲜明的作品。地域音乐素材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民族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鲜活教材。教师应深入挖掘本地音乐资源,将其转化为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合唱作品。比如,低年级可选用《小星星》、《小兔子乖乖》这种节奏明快、和声和谐的儿歌。能让学生初步到音乐的层次感;中年级则适合《茉莉花》等经典民族音乐,通过不同地区版本的对比演唱,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地域审美差异;高年级则可选用《我和我的祖国》、《送别》等具有深厚情感内涵的作品,让学生在演唱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音乐鉴赏、审美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肢体律动等方式创设与作品意境相符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听赏中感知音乐要素。比如,在《茉莉花》合唱教学中,教师课前收集不同地区《茉莉花》的演唱版本,制作成对比音频素材。在课堂一开始时播放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段,引导学生仔细听,并提出问题:“同样的旋律为何有不同的韵味”。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茉莉花实物、播放江南园林视频,同时还可以插入一些与茉莉花、江南风情相关的小故事、小视频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江南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深刻体会江南风情。铺垫完毕后教师再开始带着学生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简单,容易学唱,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歌曲的氛围上,要求学生谈谈自已在演唱歌曲时的感受,并带着感情去演唱。
三、利用多元化教学,加深艺术领悟
教学形式的好坏将会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先进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丰富课堂活动,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与趣味性的重要手段。多元化教学手段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让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到作品的内涵。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增加音乐小游戏的运用,比如,在合唱气息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吹蜡烛”游戏,在讲台上摆放不同距离的蜡烛模型,让学生控制气息吹灭蜡烛,训练学生气息长度;设计“气球大战”游戏,两人一组去吹气球,比谁的气球保持时间长,强化学生气息控制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听音乐时用手敲击桌子去打节拍等。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能够很好的呈现音乐的多重属性与丰富特点,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与体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感知到的具体内容,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领悟,又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挖掘作品文化内涵,提升艺术素养
要想实现深度学习,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旋律与演唱教学上,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尤其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受与领悟。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与跨学科整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认同与理解能力。通过故事讲述、影像资料等方式呈现作品的文化语境。比如,在《松花江上》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查阅九一八事变的档案资料、历史背景,课堂上播放《松花江上》创作背景纪录片,讲述张寒晖在目睹东北难民流亡惨状后的创作历程,结合历史课所学的抗日战争知识,分析歌词中饱含的故土之思与悲愤情绪。通过挖掘作品文化内涵,学生不仅能够精准演绎出歌曲的凄凉悲怆风格,更深刻领悟了作品承载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记忆,在演唱时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共鸣。
五、赋予学生创作空间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改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意实践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后,尝试对经典合唱曲目进行歌词改编或节奏改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改编《孤勇者》来举办一个改编合唱比赛,鼓励学生在改编的时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表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成长,增强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在合唱表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创意。比如,在合唱的时候加入舞蹈表演,使合唱表演更丰富。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歌曲的理解,更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是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通过精选合唱素材、营造课堂氛围、多元化教学、挖掘文化内涵和赋予学生创作空间五大核心素养目标有机融入到合唱教学全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合唱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张恩慈.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学苑教育,2025,(17):43-45.
[2]朱路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和声训练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5,(07):113-115.
[3]韩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23):56-59.
注:河池市 2024 年校本研修专项课题-《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改进的策略研究》--hcsxbyx2024A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