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研究
陈湛
东莞市新东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引言
在建筑领域,项目推进的流畅度与经济效益的达成度,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控的成效紧密相连。伴随建筑市场竞争态势的持续加剧,以及成本负担的日益加重,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不仅有助于施工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保障建筑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较为粗放的编制方法,未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在一些大型复杂建筑项目中,仅采用简单的单价法或类似工程对比法进行预算编制,没有对项目中的特殊施工工艺、技术难点以及可能影响成本的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和量化,导致预算结果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状况。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下,部分建筑企业尚未构建健全的预算执行管理体系,在预算执行进程里,针对监督、审查以及调控等关键环节的关注度严重匮乏。于实际工程建设阶段,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多将精力聚焦于工程进度推进与质量保障方面,对成本管控工作有所忽视。由此,施工方案随意改动、工程量无端增加等现象屡见不鲜,且未依照规定流程及时履行预算变更相关手续,最终引发预算执行偏离预期轨道,成本超出预算限额的问题频繁涌现。
(三)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在造价预算控制中仍主要依赖人工计算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支持。这种落后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遗漏,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在计算复杂的建筑工程量时,人工计算容易出现疏忽,导致预算中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不符,从而影响成本核算和控制。
(四)信息化水平不足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造价预算控制这一关键环节,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造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和实时更新,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例如,预算部门无法及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和材料使用情况,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影响了造价预算控制的精细化程度。
(五)变更审批流程不规范
对于工程变更的审批流程,许多企业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范。变更申请未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就已开始实施,导致事后难以确定变更责任和成本分摊。同时,变更审批环节过多、过长,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增加项目成本。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对策
(一)优化编制方法与模型
企业需结合项目的具体类型、规模大小以及复杂程度等特性,精准挑选适宜的预算编制手段,并持续对编制模型加以改进与完善。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不应局限于传统方式,还应积极引入前沿的编制技术与工具,例如 BIM 技术。BIM 技术具备建筑项目三维立体建模以及信息整合的功能,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可借助模型中的几何数据、材质信息等自动完成工程量的计算,有效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
需构建完备的预算执行管理体系,清晰界定各部门在预算执行环节的职责与权限范畴,对预算执行的流程及操作予以标准化规范。同时,制定严谨的预算执行监督与审查制度,按一定周期对预算执行状况展开对比剖析,迅速察觉并修正预算偏差问题。比如,企业可设置专门的预算管控岗位或部门,针对项目全周期的预算执行情形实施跟踪监管,每月定时组织预算执行分析会议,深度探究预算执行差异的根源,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整改策略。
(三)引入先进预算技术工具
加大对预算技术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投入,积极引入如 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编制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利用 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和模拟分析功能,实现预算编制的自动化和精确化;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项目数据和市场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和预测模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预算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建立建筑材料价格预测模型,提前预测价格走势,为预算编制和材料采购提供决策支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当发现预算偏差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造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该系统应涵盖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全过程功能模块,使预算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材料使用情况、人员配置等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预算审批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预算审批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例如,企业可在信息系统中设置预算审批流程模板,当发生预算变更时,相关人员只需在系统中提交变更申请,系统将自动按照设定的流程推送审批任务给相关负责人,审批过程透明、可追溯,确保预算变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五)加强变更成本控制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准后的变更方案和预算进行施工,加强对变更成本的控制。对于因变更导致的额外工程量和费用增加,应建立严格的成本审核和控制机制,确保变更费用的合理性。同时,对变更后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和成本核算,对比分析变更前后的成本变化情况,评估变更对项目整体预算的影响,及时调整项目预算计划。例如,对于设计变更引起的结构尺寸变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变更后的图纸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变更部分的工程量进行实时计量和记录,确保工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变更完成后,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变更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同时由预算部门对变更费用进行详细核算,对比分析变更前后的成本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预算,并将变更成本纳入项目成本分析体系,为后续的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企业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和完善造价预算控制体系,以适应建筑市场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覃孝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方式解析[J].低碳世界,2025,15(07):160-162.
[2]张駸.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应对措施探析[J].低碳世界,2025,15(07):175-177.
[3]卓绍霞.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其控制[J].居业,2025,(07):196-198.
[4]张嘉宝.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