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

罗希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针对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FLACC评分、依从性。结果:研究组FLACC评分较对照组低,抗拒用药、哭闹次数、抗拒进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辅以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家属参与式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作为先天性血管畸形病症,以室间隔缺损类型为主,疾病发生与胚胎时期室间隔发育障碍存在相关,造成患儿心室分流异常,从而导致疾病出现[1]。临床中心脏外科手术实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但受到患儿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影响,极易导致患儿治疗抵触,因此影响治疗效果[2]。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是基于常规护理引导患者家属参与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方法,能够降低患儿身心负担,使用效果较好[3]。因此,本文选取60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男/女15/15,月龄9-26个月,平均(20.25±1.23)个月。研究组男/女16/14,月龄9-28个月,平均(20.28±1.25)个月。两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表示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期间予以患儿常规护理,辅助患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检查,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并严格按照医嘱为患儿实施操作。手术结束后确保患儿呼吸稳定。

研究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1)在为患儿开展手术前,需要积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讲解工作,尤其是针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治疗的方法,原理以及护理事项和相关知识,确保家属知晓后能够积极辅助患儿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2)临床诊疗操作通常存在强制性,因此患儿通常伴有不适感,存在哭闹,抵触情绪。护理期间患儿家属需要辅助患儿予以情绪安抚,使其恐惧情绪减少,积极配合治疗。(3)针对患儿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日常观察患儿翻身以及动作行为了解其面部表情,肢体变化的疼痛情况,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家属引导患儿情绪转变,明确发生疼痛的具体位置及规律,运用物理疗法缓解局部不适。必要情况下通过用药改善患儿疼痛情况。(4)手术后结合患儿营养需求及康复需求,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其中家属积极配合并做好营养支持的实践工作。为患儿实施按摩以及肢体辅助等改善其不适,做好日常患儿的个人卫生保持工作,避免感染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FLACC评分、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及检验:[n(%)],χ2,计量资料描述及检验:(±s)、t,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FLACC评分较对照组低,抗拒用药、哭闹次数、抗拒进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对于儿童的机体发育产生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极易造成患儿死亡,手术治疗作为关键的疾病治疗方案,能够实现患儿病情改善,但由于患儿治疗抵触且年龄较小,手术期护理极为重要[3]。常规护理在临床应用较为频繁,由于其护理深度有限,而且护理中可能未能充分重视患儿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护理内容缺乏全面性及针对性,影响患儿术后康复效果。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作为现代化护理组成,在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及时观察患儿情况,予以患儿科学的护理指导,同时家属参与患儿手术围术期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患儿疾病治疗效果[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FLACC评分较对照组低,抗拒用药、哭闹次数、抗拒进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提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患儿治疗配合性。在家属参与临床护理服务后,能够使患儿临床照顾更加精细,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各项操作,使其抵触情况得以减少[5]。而且在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肢体抚触,病情监测以及临床诊疗指导缓解患儿对治疗操作的恐惧,减少其哭闹情绪,对于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6-7]。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护理过程中使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患儿疾病治疗抵触情况得以减少,提高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雅宁,袁展望.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04):655-656.

[2]江芳,丁书培,陈永林,等.新疆石河子地区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随访分析[J].新疆医学,2023,53(10):1207-1211+1222.

[3]罗豪,郑在勇,易岂建,等.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封堵1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02):227+233.

[4]刘世光,亓蕾,王广新.25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临床特点及术后随访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6):134-137.

[5]杨瑞琦,胡静,孟迪,等.MTHFR,TCN2,RFC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室间隔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23):3401-3403.

[6]张婧怡,潘燕军,梁富帮,等.加速康复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0(5):313-316.

[7]吴丹,尚丽丽,利民,等.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