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法制乙炔工艺的防火措施
张正伦
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 841000
引言
乙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金属焊接、切割以及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石法制乙炔是目前工业上生产乙炔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湿法工艺因其反应相对温和、操作较为安全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电石法制乙炔工艺过程中涉及电石(碳化钙)、乙炔气等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对于保障电石法制乙炔生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1 电石法制乙炔工艺(湿法)简介
电石法制乙炔湿法工艺是将电石与水在发生器中反应生成乙炔气,反应方程式为: CaC2+2H2OC2H2 ↑ +Ca(OH)2 。该工艺主要包括电石破碎、电石输送、乙炔发生、乙炔净化、乙炔压缩和乙炔储存等环节。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都存在引发火灾的潜在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加以防范。
2 电石法制乙炔工艺防火措施的重要性
2.1 预防极端危险性事故的发生
乙炔作为高度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 2.3%82% ),其生产过程中电石遇水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和氢气等副产物,若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性环境。严格的防火措施能有效隔离火源、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因设备泄漏或操作失误引发的连锁爆炸,保障人员及厂区安全。
2.2 维持工艺稳定性和连续性
电石分解反应剧烈且放热集中,若冷却系统失效或局部温度超标,可能引燃生成的乙炔气体。通过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惰性气体保护及实时温度/压力监控,可确保反应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减少非计划停车造成的经济损失。
2.3 符合法规与降低环境风险
乙炔生产属高危化工过程,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对防火防爆有强制性要求。完善的防火设计(如泄压装置、阻火器)不仅能满足合规性审查,还可防止事故扩散对周边生态造成污染,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3 防火措施
3.1 原料管理
电石作为电石法制乙炔的核心原料,具有极强的化学反应活性,遇水或潮湿环境会迅速分解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大量热量,若储存条件不当极易引发自燃或爆炸事故。为确保安全生产,电石必须储存在具备防潮、通风功能的专用仓库内,环境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30% 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仓库建筑需采取特殊防潮处理,地面需高出周边区域并设置排水设施,有效预防雨水倒灌。储存过程需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不同等级电石必须分区存放,并保持与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间距。水的质量控制同样是防火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为反应介质的水质必须达到工艺标准,确保不含油污及其他可能影响反应效率的杂质。水温调控对反应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水温过高会大幅提升反应速率,导致系统内热量和乙炔气体积聚速度超出可控范围,因此需建立完善的水温监测和调节机制,维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3.2 反应过程控制
电石与水反应属于剧烈放热过程,反应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过高的反应温度不仅会加速乙炔气体挥发,更会增加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概率,必须通过精确调节水流量和温度来维持热平衡。发生器内设置高效冷却装置可实时导出反应热,避免局部过热引发连锁反应。反应速度的稳定性对系统压力控制至关重要,过快的反应会导致压力骤增,威胁设备密封性能,需采用智能加料系统实现原料投加的精准调控,根据实时压力、温度等参数动态优化工艺条件。乙炔气体的安全处置是防火重点,所有工艺环节必须保持强制通风,设备顶部需配置专用排风设施确保气体及时外排,定期开展密封性检测可有效预防泄漏风险。压力容器必须设置多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自动泄压阀和应急排放系统,在超压工况下能立即启动保护程序,将事故风险降至最低。
3.3 设备维护
长期运行的工艺设备面临磨损、腐蚀等退化风险,必须建立周期性检查制度,对发生器、净化装置、储罐等关键设备实施全面检测,重点评估结构完整性、密封性能及承压部件状态,发现问题立即停运检修。设备内部清洁度直接影响运行安全,残留的电石渣可能含有活性成分,遇湿气会持续产气形成爆炸隐患,必须制定严格的清洗规程,彻底清除内部沉积物。设备选材需符合防火防爆标准,优先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造主体结构,管道系统需具备抗静电特性,所有金属部件必须可靠接地以消除静电积聚。转动设备需特别关注摩擦防护,采用防爆型润滑剂并设置温度监测点,预防机械火花引燃可燃气体。电气系统必须满足相应防爆等级要求,电缆桥架和接线盒等设施需定期进行防爆性能验证。
3.4 人员操作与培训
规范化操作是预防火灾的基础保障,所有工艺控制必须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严禁擅自变更工艺参数。设备启停阶段存在较高风险,必须执行标准作业程序,包括启动前的系统状态确认和停机后的安全隔离措施。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应当制度化,培训内容需涵盖工艺原理、危险特性、防火应急处置等核心知识,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工作现场需设置系统化的安全标识体系,在电石储存区、反应工段等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禁止标志和风险提示,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建立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关键岗位必须持证上岗,新员工需通过安全考核方可独立作业。交接班过程需完整记录设备状态和异常情况,确保安全信息无缝传递。
3.5 防火设施配备
消防系统配置必须与生产工艺风险相匹配,按照规范要求配备足量的干粉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重点区域增设消防水炮和泡沫灭火系统。灭火器材的布置需考虑最不利点原则,确保任何部位起火都能快速取用,并建立月度检查维护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覆盖所有危险区域,采用智能探测技术实现早期预警,报警信号需直通中央控制室和厂区消防站。电气系统防爆措施必须符合爆炸性环境设备选型标准,按区域危险等级配置相应防爆电气设备,定期检测防爆接合面参数。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需保持全天候可用状态,主要通道设置智能型疏散引导装置。建立专职消防队伍并配备专业装备,与地方消防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工艺装置区设置水幕系统和蒸汽灭火管线,为关键设备提供立体防护。
结束语
电石法制乙炔工艺(湿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在原料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电石和水的质量;在反应过程控制中,要合理调节反应温度和速度,防止乙炔气积聚;设备维护要做到定期检查、清洁和选用防火材料;人员操作与培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防火设施配备要齐全有效,包括消防器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爆电气设备等。只有全面落实这些防火措施,才能确保电石法制乙炔工艺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赵兴良,王春梅.电石法制乙炔生产工艺的改造[J].聚氯乙烯,2022,50 (09):4-6+9.
[2]王建云.电石法制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126.
[3]杨金荣.电石水解法制乙炔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9):177-179.
[4]王广斌,于星.电石法制乙炔工艺的防火措施[J].中国氯碱,2010,(04):38-40.
[5]崔凤霞,郑端文.电石法制取乙炔的工艺防火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04):46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