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
刘永生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一、引言
在能源需求激增的当下,电力工程项目规模与复杂度不断攀升,成本管理成为决定项目效益的关键。传统造价管理受困于工程量计算偏差、信息壁垒及滞后管控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环境与多变市场。BIM 技术以三维数字化模型集成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为成本管理提供精准实时数据,助力科学决策降本增效,其在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极具研究价值。
二、BIM 技术在电力工程成本管理各阶段的应用
2.1 设计阶段
2.1.1 优化设计方案
在电力工程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可以构建三维设计模型,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对比分析。设计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如分析不同电气设备布置方案对空间利用和维护便利性的影响,比较不同线路敷设方案的成本差异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设计初期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施工变更和成本增加。
2.1.2 碰撞检查
电力工程设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电气、土建、暖通等,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协同难度较大。传统设计模式下,不同专业的设计图纸在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线碰撞、设备与结构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阶段才被发现,往往会导致大量的返工和成本浪费。BIM 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在设计阶段对各专业模型进行整合,自动检测并识别出模型中的碰撞点,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调整。通过碰撞检查,能够有效减少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施工阶段因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风险。
2.1.3 成本估算与控制
BIM 模型集成了丰富的构件信息,包括材质、规格、数量等,结合市场价格信息和成本数据库,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成本估算结果,实时调整设计方案,在满足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2 招投标阶段
2.2.1 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核
传统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繁琐,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漏项,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利用 BIM 技术,能够依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详细准确的工程量清单,避免了人工计算的误差。招标方可以通过 BIM 模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确保清单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投标方也可以利用招标方提供的 BIM 模型,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量信息,结合自身的施工方案和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合理的报价,提高投标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2.2 投标方案可视化展示
在投标过程中,投标方可以利用 BIM 技术将施工方案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如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场地布置模拟等。通过可视化展示,招标方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投标方的施工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评估投标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种可视化展示有助于投标方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同时也为招标方选择最优的投标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促进了招投标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2.3 施工阶段
2.3.1 施工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
将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能够实现施工进度的可视化管理。通过施工进度模拟,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每个施工阶段的任务安排和资源需求,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同时,结合 BIM 模型中的成本信息,能够实时跟踪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情况,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2.3.2 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现场,利用 BIM 技术可以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如确定材料堆放位置、机械设备停放区域等,避免因场地混乱导致的施工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同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施工人员可以随时查看 BIM 模型中的施工信息,如施工图纸、技术交底、质量验收标准等,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减少因施工错误导致的返工。此外,BIM 技术还可以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通过模拟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点,提前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因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2.3.3 工程变更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工程变更难以避免。传统的工程变更管理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变更影响范围难以准确评估等问题,容易导致成本失控。利用 BIM 技术,在发生工程变更时,可以及时更新 BIM 模型中的相关信息,通过模型的关联性,快速准确地分析变更对工程量、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影响。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变更影响分析结果,对变更方案进行评估和决策,选择最优的变更方案,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成本预算,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
2.4 竣工验收阶段
2.4.1 竣工结算审核
在竣工验收阶段,竣工结算审核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利用 BIM 模型中的工程量信息、成本信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记录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竣工结算审核。与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相比,基于 BIM 技术的竣工结算审核更加高效、准确,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结算纠纷的发生。同时,BIM 模型的可视化特性可以直观地展示工程建设的实际完成情况,为结算审核提供有力的依据,确保竣工结算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4.2 资产交付与运维管理
BIM 模型不仅包含了电力工程建设阶段的各类信息,还可以为后续的资产交付和运维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在资产交付过程中,通过 BIM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电力设施的资产构成、技术参数、安装位置等信息,实现资产的快速准确交付。在运维阶段,运维人员可以利用 BIM 模型进行设备维护管理、故障诊断分析等工作,通过模型与实际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关联,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延长电力设施的使用寿命。
四、结论
BIM 技术作为先进的数字化信息集成方案,在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打通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协同作业,不仅能精准测算工程量、优化资源配置,还可通过动态成本监控有效控制变更风险,切实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应用仍面临技术瓶颈,如 BIM 软件功能集成度不足、多平台数据交互不畅,加之行业标准尚未统一等问题。未来需通过技术研发突破、专业人才培养及行业规范建设,推动 BIM 技术在电力工程领域的深度应用,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静.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20(1):192-193.
[2]李静.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20(6):19.
[3]唐玲.探究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J].价值工程,2021,40(13):37-38.
[4]王方圆.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控模式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1(19):198-200.
[5]毕研兵.电力工程施工中项目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水电科技,2020(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