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监督体系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赵新峰
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引言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会面临诸多风险和困境,想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仅依靠原有的监督管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加大内部控制力度,不断优化日常工作流程,让内部监督效能得到更全面的发挥。因此制定大监督体系显得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相应体系的合理完善,有助于打破部门间的监督壁垒,能实现部门关键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这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都能起到学习且正面的影响。
一、大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监督体系的充分落实和运用,有助于打破不同监督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能够实现监督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不同监督主体能在统一的框架下协同工作,这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让企业在更全面完善的监督引导下明确未来的方向,制定更具有可行性的经营规划。相应监督体系的有效落实,在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关键数据和信息支撑方面也能起到作用,这能从侧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1]。
二、当前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督主体协同性不足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和建设过程中,虽然有审计监督,财务监督,法务监督,甚至党内监督等多元化主体来完成监督任务,但由于其不同监督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各自为战的局面较为明显,不同监督主体之间显然缺乏必要的协同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关键监督信息是很难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及时共享和传递的,就会导致监督工作出现重复累赘方面的问题,也很容易使得监督管理出现真空地带,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更强大的监督合力。
2.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大监督体系的落实离不开一系列保障制度,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企业并未拟定与大监督体系相匹配的保障制度,因此大监督体系的具体落实和运用仍然存在一定困境。有些部门对大监督体系落实方面的工作并不重视,因此并不会按照既定的工作规范流程来完成任务,这很难使企业的日常经营建设达到理想效果。譬如在大监督体系运用过程中,发现企业日常经营建设的某个流程存在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后期的整改。但有关部门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并不重视,存在责任相互推诿方面的问题,整改工作迟迟无法起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本身的制度权威性将会受到负面挑战,大监督体系运作的现实意义也很难得到进一步凸显。
3.信息化建设深度不足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有一部分企业意识到了在大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相应信息化实践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本身所构建的信息监督管理平台,只能起到数据与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多变的市场监督需求,也很难实现不同监督主体信息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数据孤岛问题是很难得到充分解决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无法让信息化技术在提升企业监督效能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以大监督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策略
1.有效加强协同机制
为了让大监督体系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企业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明确大监督体系中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合理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的方式,让不同部门在大监督体系下主动汇报工作进展,进行彼此关键信息的交互,这有助于汇总不同监督信息,了解具体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领导也需要在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在进一步冲破部门间数据壁垒的同时,提升不同部门数据流转的效率和速度。企业领导需要通过数据研究和综合对比的方式,在大监督体系运用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构建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协同机制,降低企业日常经营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发现企业存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降低财务风险扩大的可能[2]。
2.加大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的力度
在大监督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有关考核机制能够落到实处,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奖惩措施和考核标准,尽可能严格执行奖惩考核制度,对不同部门员工进行更中肯的褒奖和表彰。倘若有关部门员工出现了执行力不足或违反规章制度等问题,也需要根据大监督体系的有关规定进行更严格的问责,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企业的日常经营建设质量得到保证,能有效提升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企业管理层也需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定期对不同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一旦发现相应制度执行过程存在偏差,需要及时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监督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订,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3.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
大监督体系的运作离不开人力的参与,因此企业需要尽可能选拔一些具有丰富监督经验和专业工作素养的人员,组建有助于推动企业日常经营发展的大监督队伍,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需要为监督人员争取更多参与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其在一些案例研讨和业务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争取在大监督体系运作的过程中贡献更多的心力。企业也需要对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必要的考察,不断强化其自身的自律意识,否则监督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很难得到更有效地保障。企业需要以打造高素质监督人员队伍为目标,来进行相应监督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此企业可尝试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监督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授课,或在企业内部开展组织讲座交流活动,这有助于监督人员充分了解与监督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在帮助监督人员提升实战能力方面能起到重要的效果。
4.完成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深入渗透使用的背景下,完全依靠人力来构建大监督体系是不现实的,因此进行大监督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监督平台的功能,在同步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同时,对关键的监督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这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风险,也能够让企业日常经营建设效率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打破监督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让大监督体系发挥更全面的效应,从侧面提升监督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倘若企业能够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与风险预警相关的智能模型,那么相应的监督体系的构建就具备了风险预警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不同业务流程中自动规避风险,还能够在企业遭遇风险时,通过自动预警的方式引导监督部门及时介入调查,这也是一种能提升监督效能的方式。
四、结束语
合理进行大监督体系建设,在帮助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更高效协同的大监督体系,才能整合各类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未来的企业经营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大监督体系的建设方案和思路,争取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封婧昕,程林,王立强.融合型监督体系模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石油企业,2025,(04):76-78.
[2]胡望明.健全监督体系 深化巡审贯通 以高质量巡审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J].国资报告,2025,(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