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井下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蒋云堂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6
引言
采矿安全是矿山持续生产的核心保障,涉及地质勘探、巷道支护、通风除尘等多专业技术协同。当前采矿行业已形成涵盖预防、监测、应急的全流程安全管理机制。自动化监控系统与智能预警平台的部署,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与处置效率。规范化的安全培训体系确保作业人员具备专业操作技能,为井下安全生产构建了重要防线。
1 井下采矿工程安全管理原则
1.1 预防为主的风险管控原则
井下采矿安全管理强调事前预防重于事后处理,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系统化分析各作业环节潜在危险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人员操作行为。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策略,对高风险作业区域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安 排查治理,消除事故诱发因素。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实现风险全过程管控。
1.2 技术装备优先的保障原则
安全管理坚持技术先导理念,优先采用先进可靠的工程装备。持续引进自动化、智能化采矿设备,减少人员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完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推广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规范设备选型与使用。
1.3 全员参与的责任落实原则
安全管理实行全员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确保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作业单元。推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安全隐患报告,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定期组织安全经验交流,促进最佳实践共享。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员工自主管理意识。
2 井下采矿工程安全问题现状
2.1 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隐患
井下采矿面临多变的地质构造环境,岩层稳定性差异显著。断层破碎带发育增加了顶板冒落风险,节理裂隙网络导致围岩变形难以预测。含水层渗透引发突水事故,高应力区易发生岩爆灾害。软岩巷道持续变形影响支护结构可靠性,煤与瓦斯突出威胁开采安全,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
2.2 通风系统不完善问题
部分矿井通风网络设计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和循环风现象。局部区域风量分配不均,造成有害气体积聚。通风构筑物维护不及时,漏风率持续上升。监测传感器布置不足,无法全面掌握通风状态。这种通风不良状况导致作业环境恶化,增加瓦斯爆炸和缺氧窒息风险。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危害矿工职业健康。
2.3 设备老化与故障风险
矿山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关键部件磨损严重。电气系统绝缘性能下降,易引发短路事故。液压装置密封失效,导致系统压力异常。传动机构疲劳损伤,可能造成机械故障。控制系统元件老化,导致保护功能失效。这种设备劣化状态增加了突发停机概率,影响生产连续性,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2.4 人员操作不规范情况
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现象。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安全隐患交接不清。擅自改变作业流程,省略必要的安全步骤。个人防护装备佩戴不全,忽视警告标识提示。应急处置技能不足,面对突发情况处置不当,还可能波及周边作业人员,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
井下采矿工程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安全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提升井下采矿工程安全水平的基础保障。制度体系需要覆盖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生产运行、设备维护等全流程环节,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架构,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和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根据危险程度划分管控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办法。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隐患识别、评估、整改、验收全过程管理。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各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建立安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优化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
3.2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持续稳定的安全资金投入是确保井下采矿工程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建立专项安全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安全投入占企业营收的合理比例。优先保障安全技术改造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更新换代。加大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投入,完善瓦斯监测、 顶板监测 通风监测等系统配置。保障个人防护装备采购经费,提高防护用品的质量标准和配备数量。 设立安全科 研专项资金,支持安全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确保安全培训经费充足,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和提高培训频次。保障应急救援装备购置和维护资金,提升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安全投入效益评估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3.3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
系统化的人员安全培训是提升井下采矿工程安全素质的关键举措。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安全培训体系,制定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安全教育, 确保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开展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培训,重点提 组织特殊工种专项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实施班组长安全管理 故案例警示教育,通过真实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常态化的应急演 熟悉各 发情况的处置程序。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用VR 仿真、实操演练等互动式教学手段。
3.4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井下采矿工程安全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监管队伍,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频次、内容和标准。实施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和综合督查相结合的多层次检查制度。推行安全检查清单化管理,确保检查项目全面覆盖。运用信息化监测手段,建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完善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建立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强化检查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安全检查责任追溯,确保检查工作质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提供客观专业的监督意见。建立员工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全员监督积极性。通过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检查网络,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井下采矿安全需建立在系统的工程技术措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持续优化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人员培训,是实现采矿作业本质安全的关键。通过整合现代监测手段与预防性维护机制,可有效控制各类作业风险,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稳定运行。这需要企业、监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长期协作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雄.浅析井下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25,(06):329-331.
2]尹晓灿.金属矿山井下采矿方法及安全管控策略[J].中国金属通报,2024,(08):44-46.
[3]王同祥.影响井下煤矿采矿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因素[N].山西科技报,2024-02-05(B06)
[4]梁远杨.井下采矿技术和井下采矿的发展形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20):160-162.
[5] 谷斌, 王辉, 王岩, 等. 浅析井下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