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立足岳阳农业资源的种植活动赋能大班幼儿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

作者

徐懿

岳阳楼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导向与教育趋势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强调"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要"推动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为幼儿园利用地方农业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岳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其"粮食稳、产业兴、乡村美"的发展格局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课程资源。

岳阳农业资源的教育价值

岳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其中樟树港辣椒因"鲜、香、脆、甜"的独特品质被誉为辣椒中的"爱马仕",其标准化种植面积达 1.18 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 5 亿元;华容芥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达 10 多万亩,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君山银针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三起三落"的冲泡奇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教育价值。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承载着地方农耕文化,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为幼儿种植活动提供了优质素材。

(Ξ) 幼儿自主管理培养的现实需求

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过度保护、教师主导性过强等问题,导致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不足。研究表明,种植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主决策、自我调节、自我负责的机会。华韵幼儿园开发的《种子的旅途》课程证明,通过"菜苗种植、瓜皮堆肥"等实践,能实现"从教师主导活动到儿童话语权赋权的转向",这为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岳阳农业资源:指岳阳地区特有的农产品、农耕技术、农业文化等总和,本研究重点选取樟树港辣椒、华容芥菜、君山银针茶等特色作物作为研究载体。

2.种植活动:指在幼儿园内创设种植环境,引导幼儿参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实践活动,包括土地整理、播种、施肥、浇水、采摘等环节。

3.大班幼儿自主管理:指 5-6 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规划、自我组织、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行为特征。

(二)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应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西塘幼儿园将种植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形成"融入生活的自然渗透式劳动"路径,印证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

2.蒙台梭利环境教育理论:强调"有准备的环境"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主张通过可操作的环境设计(如低结构游戏、微缩课堂)培养幼儿自主性。本研究借鉴这一理论,创设具有岳阳农业特色的种植环境。

3.项目式学习理论:主张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幼儿进行持续性探究。研究设计的"辣椒成长记""茶叶探秘"等项目,均遵循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促进幼儿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自主管理能力。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岳阳市 3 所幼儿园(城市园、城乡结合园、乡村园各 1 所)的大班幼儿,共 120 名,平均年龄 5—6岁。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循环改进种植活动方案。

观察法:采用轶事记录、行为检核表等记录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自主管理行为。

访谈法:对教师、家长及参与种植的农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二)研究流程

研究历时 6 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1 个月):调研岳阳农业资源,培训教师,改造种植场地,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4 个月):按作物生长周期开展种植活动,分阶段进行观察评估。

3.总结阶段(1 个月):整理分析数据,形成实践模式,编写活动案例集。

(三)种植活动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选用无毒无害的作物品种,提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型农具,如小铁锹、小喷壶等

2.本土性原则:优先选择岳阳特色作物,如樟树港辣椒、华容芥菜等,邀请本地农民参与指导。

3.自主性原则: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幼儿的参与权,如西塘幼儿园那样,让幼儿决定"种什么""和谁一起合作""如何

4.整合性原则:将种植活动与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有机融合,如通过记录生长日记发展语言能力,通过测量株高发展数学能力。

四、实践路径与活动案例(一)五步种植活动模式构建

基于岳阳农业资源特点,研究构建了"认识-种植-管理-收获-延伸"的五步活动模式:

1.认识阶段:通过实地参观(如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农民讲座、实物观察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作物特征。岳阳市二幼儿园的"寻苗之旅"为这一阶段提供了参考,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抱一抱、量一量"认识植物。

2.种植阶段:幼儿自主选择种植作物,分组制定种植计划,在教师和农民指导下完成播种。西塘中心幼儿园的做法值得借鉴,教师"背着手"充当"甩手掌柜",让孩子们合作完成"翻土、挖坑、下种、培土、浇水"等环节。

3.管理阶段:建立"植物值日生"制度,幼儿轮流负责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绍兴市行知幼教集团的堆肥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幼儿通过"剪碎果皮、加糖加水、记录发酵"等步骤,培养了责任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4.收获阶段:组织采摘活动,体验劳动成果。岳阳市二幼儿园邀请家长参与采摘指导,孩子们在"撸起袖子,拿起农具, 三五成群"的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

5.延伸阶段: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活动。岳阳市华韵幼儿园的"手工辣萝卜"活动形成了"种植-清洗-腌制-装袋"的完整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规划与合作能力。

特色活动案例

1.樟树港辣椒种植项目

活动目标:通过辣椒种植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培养任务分工与时间管理能力。

实施过程:

邀请樟树镇农民入园讲解辣椒种植技术;

幼儿分组制作种植日历,记录浇水、施肥时间;

设立"辣椒生长观察员",每天记录植株变化;

收获后制作"辣椒成长手册",总结种植经验。

自主管理体现:幼儿自主协商分工,制定照顾计划,解决浇水冲突等问题。

2.君山银针茶文化探究

活动目标:通过茶叶种植与制作,培养传统文化认同与精细化操作能力。

实施过程:

参观君山茶园,观察茶叶形态;

在园内开辟微型茶圃,学习扦插技术模拟茶叶采摘与冲泡,感受"三起三落"奇观设计"小小茶艺师"角色游戏,学习待客礼仪

自主管理体现:幼儿在茶艺活动中自我约束行为,遵守操作规范,展现出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3.华容芥菜产业链体验

活动目标:通过芥菜种植与加工,培养系统思维与合作能力。

实施过程:

种植芥菜,学习间苗、除草技术;

收获后清洗、晾晒芥菜;

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简易腌菜;

设计包装标签,开展"农贸市场"角色扮演。

自主管理体现:幼儿在流水线作业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初步的团队意识。

五、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表现(一)任务规划能力的提升

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规划的机会。在制定种植计划时,幼儿需要思考"种什么""需要哪些工具""如何分工"等问题。观察发现,经过系统的种植活动,85%的幼儿能独立制定简单的种植计划,如"先松土,再挖坑,然后放种子,最后盖土"。华韵幼儿园的幼儿在种植前主动讨论"西红柿苗歪了怎么办",表现出初步的预判能力和规划意识。

(二)工具使用与管理能力的发展

研究为幼儿提供了适合其操作的小型农具,如小铲子、喷壶等。初期,60%的幼儿存在工具使用不当或随意摆放的问题。通过"工具使用小课堂""我是工具管理员"等活动,幼儿逐渐掌握了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按规则收纳工具。岳阳市二幼儿园的"木工坊"活动中,男孩们从"敲敲打打"到能按设计图制作玩具,展现了工具管理能力的显著进步。

(三)同伴协作能力的增强

种植活动中的许多环节需要同伴合作完成。初期,幼儿多表现为平行游戏或简单配合。随着活动深入,出现了明显的分工合作,如"你浇水,我除草""他记录,我测量"。在芥菜腌制活动中,幼儿自发形成了"清洗组""晾晒组""包装组",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更培养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种植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种子不发芽、作物生病、浇水过多等。面对这些问题,幼儿从最初求助教师,逐渐转变为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如发现辣椒苗叶子发黄,幼儿通过讨论提出"可能水浇少了""是不是有虫子"等假设,并尝试通过浇水、捉虫等方式验证。这种探究过程有效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

1.岳阳农业资源为幼儿种植活动提供了丰富素材,樟树港辣椒、华容芥菜等特色作物因其独特性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种植活动能有效促进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任务规划、工具管理、同伴协作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提升。

3."认识-种植-管理-收获-延伸"的五步模式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系统培养其自主管理能力。

4.家园共育和社区参与是种植活动成功的重要保障,邀请家长、农民参与能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二)教育建议

1.幼儿园层面:

充分挖掘本土农业资源,构建特色种植课程体系;

创设"有准备的种植环境",为幼儿自主管理提供物质支持;

建立种植活动与各领域教育的有机联系,实现整合育人。

2.教师层面:

转变角色定位,从"主导者"变为"支持者",如岳阳市二幼儿园教师那样"背着手"观察指导;

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方式捕捉幼儿的进步;加强教育反思,不断优化种植活动方案。3.家长与社区层面:

积极参与幼儿园种植活动,如华韵幼儿园邀请家长指导采摘利用家庭菜园、社区农场等资源,延伸种植活动;

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意识。

4.政策层面:

加大对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支持力度,如湖南省财政厅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支持;

推动农业基地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

加强对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专业指导,提高活动质量

七、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周期较短(6 个月),未能完整跟踪多种作物的生长周期;样本量有限,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检验。未来研究可延长追踪时间,扩大研究范围,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农业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差异化影响。

岳阳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财富。通过种植活动赋能幼儿自主管理,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意识,更能传承地方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正如易云园长所实践的,当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便会在泥土中自然生长,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劳动意识的实践探索— —以大班玉米成长记为例[C]. [2025-08-03]. 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张春美, 等. 幼儿园种植饲养实践活动研究[J]. 幼儿教育导读, 2021.12

[3]李辉, 华琳琳, 等. 基于大区角种植园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以合肥市 T 幼儿园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1

[4]施展. 巧用全收获理念 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 成才之路, 2021.052025 年度岳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