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季宁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500
“以数启思”,革新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是认知体系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它既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属性,又是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属于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且被视为阐释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方面,特别在当前以数字技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先进思想观念依然占据核心位置,主要任务是促使传统思维模式向数字化思维转变,以此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达成“创新”“协调”“精准”“优质”“数智化”等多重目标的协同推进。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革新发展,利用数字工具同方法论相融合,采用数理统计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状况,特点以及运行机理展开量化分析,凭借实证研究来验证有关理论假说,创建起动态可视化的评判模型从而改良教育品质检测成效,促使研究范式由传统的经验主义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而且塑造起依靠多源异构数据的决策支撑体系,切实改善该领域长久以来存在的定性研究主观化现象。
“以数育人”,培育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诞生伊始就秉承的价值指向,这点在数字技术变革和转型的大背景下也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要。数字化时代呼唤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技术人才的出场,数字技术时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造就具有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的高素质主体。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推动者,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领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走向,全面领悟国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的战略规划,切实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加强数字赋能”、“提升数字技术平台服务效能和运营水平”等具体要求,可以前往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沿地区或者典型院校展开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搜集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建的意见和建议,一同探寻未来发展之路和施行办法。
“以数助教”,促进高水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要侧重于内涵的加深和形式的改进,靠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创新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数字化是技术革新和教育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在推动该课程动态契合时代需求,达成高质量发展,推动高层次突破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构建以“数据—信息—知识”为内核的数智化循证教研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原始数据转变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并进一步形成成套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十分丰富而且多种类并存,涵盖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实践成果记载、教师教案文本以及课堂教学视频等种种形式的多模态信息资源,这些材料均处于原始状态当中,以未经过滤的数据流或者数据集的形式存在,而信息则是经过特定情景下加工处理之后所产生的内容,例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学业表现展开量化评定,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来剖析教师教学策略的特点,并且深入探究课堂实录从而挖掘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及其对学生成效影响的机制。 知识被定义为具有指导实践作用的信息系统,它由文献研究理论、大数据分析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等多种来源形成证据链,此动态累积依靠数据采集、信息整合及知识深化,在不断循环中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知识建构并改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以数促治”,实现高效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深刻探究互联网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治理效能,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务必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数据倍增作用,技术创新潜力和平台整合优势,通过数据推动改变治理流程,凭借算法帮助更新治理模式,利用智能引擎激发治理网络,进而形成起前瞻性强,动态适应性好,自主调节能力强的高校思政教育治理新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治理可依循“数据溯源-动态监测-规律探寻-趋势预判-精准施策”这一系统框架,加强数据治理意识是关键基础,要把数据驱动理念融入教育管理的每个环节,融合线索提取、逻辑推导、决策辅助和持续改进,在数据收集阶段,要汇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行为等多方面信息,塑造起全面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数据体系,动态追踪环节凭借智能平台达成个体认知发展与群体变化的即时观察,精确勾勒出价值认同改变的轨迹,规律分析部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剖析思想发展背后的原理,找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特征,趋势预测模块综合历史数据和即时信息评判重点领域的走向,给资源配置赋予科学依据,靶向施策阶段把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资源整合起来,制订差异化的引导方案,创建校内外协作机制,做到“证据驱动-逻辑支撑-前瞻指引-精准干预”的高效运转,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见,由经验主导转变为数据引领。
“以数优境”,打造高标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数字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得越来越深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数字技术的融合就冲破了传统模式,变得越发深入而且多元化,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创建起依靠数字技术的新式教育生态系统,在虚拟与现实,智能与人文这些多维度领域达成协同联动,从而培育出既有科技内涵又有文化价值,能传递正向价值取向,还体现时代特色的思想文化成果。要建设多功能、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数字新基座,要统筹整合多维要素资源,在信息基础设施上依靠5G等前沿通信技术保证校园网络和专业教学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在计算能力支撑上形成涵盖数据中台和算力中心的综合计算体系,大幅度改善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深入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促使教育服务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之上,加快传统物理设施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促使它们渐渐向着现代化教育形态发展,加大针对新兴技术的教育终端和应用场景的开发力度,做到技术创新和实践需求的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应用的价值。要努力塑造创新型基础设施,塑造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和创新载体,促使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实践应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加强同产业界的协作,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同技术研发团队的深度互动,利用数字技术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在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并行不悖的情形下,慢慢创建起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问题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1]胡恒钊,张宇晴.困境与突围: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与路[J].党政干部学刊,2025,(06):58-63.
[2]张革华,雷雅丹.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5,40(02):117-127.DOI:10.20208/j.cnki.1006-9410.2025.02.014.
[3]盖逸馨,时璐瑶.数字技术赋能:学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 ,2024,(12):55-59+66 .
作者简介:季宁( 1990-⋅ ),女,汉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5 年度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专项研究课题“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序号: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