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型石化企业深化国企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吴小龙

大庆石化公司企管法规部

引言

大型石化企业兼具 “能源属性” 与 “国企属性”,一方面承担着保障原油供应、化工产品稳定产出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面临着国际油价波动、绿色低碳转型、民营与外资企业竞争加剧的市场压力。在改革深化阶段,如何破解 “行政化思维残留”“激励机制不足”“创新动力薄弱” 等问题,将公司治理、市场化机制、三项制度改革与石化行业 “重资产、长周期、高风险” 的特点深度融合,成为大型石化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国内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下属分公司)的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改革路径、总结经验教训,为行业改革深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1 大型石化企业深化国企改革的意义

对国家而言,大型石化企业深化改革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 —— 通过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可增强国内原油加工、化工产品自给能力,降低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同时,改革推动的绿色转型的绿色转型能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对企业而言,深化改革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路径:一方面,公司治理现代化可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决策科学性,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市场化经营机制与三项制度改革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推动创新投入,实现 “降本增效”—— 某大型石化企业通过三项制度改革,2024 年人工成本率下降 3.2% ,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5.1% ,高端化工产品营收占比突破 30% ,印证了改革的实践价值。

2 大型石化企业深化国企改革的核心实践路径

2.1 公司治理现代化:构建 “党建引领 + 权责制衡” 机制

大型石化企业多采用 “集团 - 分公司 - 子公司” 多层级架构,治理改革的核心是厘清 “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 的权责边界,避免 “越位、缺位、错位”。具体实践中,主要从三方面推进:

一是强化党组织 “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 作用。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 “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中的前置研究讨论程序。二是完善董事会建设,提升专业化决策能力。推行 “外部董事占多数” 制度,从行业专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中选聘外部董事,覆盖 “技术、财务、法律” 等关键领域。三是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防范经营风险。针对石化企业 “重资产、高风险” 特点,监事会建立 “全流程监督机制”:在生产环节,监督安全生产投入与环保合规情况;在投资环节,跟踪项目进度与资金使用效率;在财务环节,核查成本核算与利润分配的合规性。

2.2 市场化经营机制:从 “政策依赖” 到 “市场导向”

大型石化企业长期受 “计划经济思维” 影响,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突破:

一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 “能上能下”。在二级单位、子公司层面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明确 “业绩导向” 的聘用标准。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资源。选择 “高端化工、新能源” 等战略性业务板块开展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而非单纯 “财务投资者”。三是优化市场化定价与营销机制,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打破 “统一定价、统销统购” 模式,建立 “随行就市” 的定价机制针对化工产品(如聚乙烯、聚丙烯),参考国际油价、市场供需情况实时调整价格,缩短定价周期从 “每月一次” 至 “每周一次”;在营销端,组建 “区域营销团队”,直接对接下游客户(如包装企业、汽车制造商),提供 “定制化产品 + 技术服务”。

2.3 三项制度改革:破解 “铁饭碗、铁工资” 难题

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是激发企业活力的 “关键抓手”,大型石化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推出针对性举措:

在劳动制度改革上,推行 “全员劳动合同制 + 市场化招聘”。一方面,对现有员工全面签订 “岗位劳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与退出机制,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实现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推行 “管理人员竞争上岗”,除党委管理的干部外,其余管理岗位全部开放竞争。同时,推行 “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所有管理人员签订 “任期责任书”,任期一般为 3 年,任期内考核不达标者 “降职或免职”,打破 “终身制”。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建立 “绩效导向、差距合理” 的薪酬体系。一是拉大薪酬差距,将薪酬与岗位价值、业绩贡献挂钩,管理岗位与一线技术岗位薪酬差距从 “1.5:1” 扩大至 “3:1”,核心技术岗位薪酬向民营企业看齐;二是推行中长期激励,在科技型子公司试点 “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三是优化福利体系,将 “补充医疗、企业年金” 与员工服务年限、业绩挂钩,避免 “平均主义”。

3 大型石化企业深化国企改革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观念引导与文化重塑

一是开展 “改革宣讲 + 案例培训”,通过解读政策文件、分享民营石化企业改革成功案例(如恒力石化的市场化激励机制),让员工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二是建立“改革试点先行” 机制,选择 1-2 家子公司开展改革试点,将试点成果(如效率提升、薪酬增长)公开宣传,增强员工对改革的信心;三是推行 “员工参与式改革”,通过座谈会、意见箱收集员工对改革的建议,让员工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参与”,减少阻力。

3.2 推动改革与绿色转型协同发展

一是将绿色发展纳入企业战略,在 “十四五” 规划中明确 “绿色技改、新能源研发” 的优先级,设立 “绿色发展专项基金”,降低短期效益考核压力;二是争取政策支持,对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 “绿色石化项目补贴”,缓解资金压力,例如申请 “碳捕捉项目专项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三是优化激励机制,设立 “绿色技术创新奖”,对研发出低碳技术的团队给予 “一次性奖励 + 长期分红”,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3.3 提升外部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建立 “油价波动预警与应对机制”,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多元化采购(如增加俄罗斯、中亚原油进口),降低油价波动对成本的影响;二是优化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海外市场的依赖,开拓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市场,2024 年某石化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对冲了欧美市场的风险;三是加强与政府沟通,及时了解环保、税收政策变化,提前调整经营策略,例如根据环保政策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合规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宇.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基于某大型石化企业的案例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2023 (8): 56-61.

[2] 刘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与风险防控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