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马玉珍

盱眙县实验中学 211700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思维发展,也是学生后续学习高中数学及其他理科科目的基础。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多侧重知识传授与题型训练,对学生问题分析、思路构建及方法迁移等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部分学生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难以应对,仅能机械套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强化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围绕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展开探索,明确研究方向与实际价值,为后续具体实践分析与优化提供基础,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现状

1.1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教学目标的融合情况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已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除知识掌握要求外,还明确加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提升解题思路构建能力”等内容,使能力培养有明确方向。但仍有教师对目标融合重视不足,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传授为主,仅在习题讲解环节顺带提及问题解决技巧,未将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导致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1.2 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方法应用状态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部分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数学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还有教师运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解决复杂数学问题。但部分教学方法应用存在形式化问题,如合作探究仅停留在“讨论”层面,未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本质,难以真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1.3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形式丰富,常见的有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求解;还有解题思路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不同解题方法并交流思路。但部分活动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如建模活动难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或活动缺乏后续的总结与反思环节,导致活动效果未能充分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实践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方法与学生思维特点的适配性不足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但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未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例如,在讲解抽象的代数问题时,仍采用纯理论讲解的方法,未借助具象的生活案例或直观的图形辅助理解,导致学生难以建立问题与知识的关联;还有教师过度依赖“题海战术”,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需求不匹配,制约能力培养效果。

2.2 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对能力培养的制约

初中学生数学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易因知识储备不足陷入困境,难以跟上能力培养的节奏;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能因任务难度过低,无法获得能力提升的空间。教师若采用“统一化”的能力培养方案,难以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导致基础薄弱学生愈发吃力,基础较好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整体能力培养效果受限。

2.3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缺陷,评价内容上,仍以解题正确率为主要指标,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思路创新性的评价;评价方式上,多依赖课后作业与考试,缺乏课堂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应用上,未将评价结果与能力培养方案的调整相结合,仅作为学生成绩的参考,无法为后续能力培养提供针对性改进方向。

三、优化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3.1 构建贴合学生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体系

构建贴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体系,需结合初中生思维过渡特点,采用“具象引导—抽象深化”的递进式方法。在教学中,先通过生活案例、实物模型等具象载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规律与解题思路;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如几何、代数),匹配对应的教学方法,如几何问题采用“图形分析法”,代数问题采用“等量关系梳理法”,确保方法与问题类型、学生思维特点适配。

3.2 设计分层递进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设计分层递进的培养路径,需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制定不同目标与任务。基础层以“掌握基础解题步骤、能解决简单问题”为目标,任务以教材基础例题变式为主;提升层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为目标,任务加入跨知识点的综合题;拓展层以“创新解题思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为目标,任务引入数学建模、开放性问题。各层次间设置过渡任务,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能力。

3.3 完善问题解决能力的多维度评价机制

完善多维度评价机制,需从评价内容、方式与结果应用三方面优化。评价内容上,增加“思路完整性”“方法创新性”“反思深度”等指标;评价方式上,结合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解题过程记录等多种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应用上,根据评价反馈动态调整能力培养方案,如针对学生“思路不完整”的问题,增加思路梳理专项训练,提升评价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

本文围绕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梳理出其在目标融合、方法应用、活动设计三方面的实践现状,明确了教学方法适配、学生基础差异、评价体系不完善三大挑战。分析表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需解决实践中的多重适配与平衡问题。提出的构建贴合思维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分层递进培养路径、完善多维度评价机制等策略,可为能力培养提供切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法良.初中生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5,(16):117-119.

[2]郭利香.从问题解决入手提升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5,(S1):83-84.

[3]胡朝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5,(0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