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魏宇

敦化市第三中学校

1 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在关联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向,其包含的“数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要素,并非通过单一课时教学就能达成,而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打破传统碎片化教学的重要模式,恰好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载体。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的连贯推进,实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协同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知识维度看,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点的孤立记忆,为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奠定基础;其二,从能力维度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设计具有连贯性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维过程,逐步提升核心素养要求的“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其三,从素养维度看,单元整体教学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南针”,需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目标设计过程中,需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目标。例如,在“一次函数”单元教学中,知识目标可设定为“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力目标可设定为“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素养目标可设定为“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培养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数学建模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注重目标的递进性,根据单元内不同课时的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子目标,确保学生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得到持续发展。例如,在“一次函数”单元的第一课时,可将目标聚焦于“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聚焦于“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探究其性质”,第三课时聚焦于“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从知识掌握到素养提升的跨越。

2.2 立足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需以核心素养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关联”与“纵向延伸”。横向关联即整合单元内与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纵向延伸即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与前后学段的知识进行衔接,为核心素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中,横向可整合“数据的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数据的整理方法(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的描述方法(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完整数据处理流程,提升数据分析观念;纵向可结合小学阶段的“简单的数据统计”与高中阶段的“概率与统计”知识,通过设计“从小学的简单统计到初中的系统数据处理,再到高中的概率分析”的衔接任务,帮助学生构建连贯的统计知识体系,为后续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做好铺垫。此外,在内容整合过程中,还需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2.3 聚焦素养提升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连贯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思维过程,提升核心素养。在活动设计上,可采用“大任务驱动”的模式,将单元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或多个核心任务,通过任务分解,设计一系列子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中,可设计核心任务“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校园宣传栏,并说明设计依据”,围绕该任务,分解出以下子活动:一是“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动手操作(如剪拼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性质;二是“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组织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升推理能力;三是“设计宣传栏并说明依据”,让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设计宣传栏的尺寸、结构,并阐述设计中运用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空间观念与应用能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2.4 指向素养评价的单元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反馈器”,需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评价内容上,需突破传统知识评价的局限,将“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应用意识”等素养维度纳入评价范围。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学中,评价内容可包括“能否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能否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小组探究活动中能否积极参与交流并提出有价值的见解”等。在评价方式上,需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小组汇报、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纸笔测试+实践操作”的形式,纸笔测试侧重考查知识掌握与思维能力,实践操作侧重考查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的终结性评价中,可设计“校园草坪面积规划”的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草坪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计算、方案设计等问题,评价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应用能力。在评价主体上,需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合,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收获;通过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剖析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在关联,从目标重构、内容整合、活动设计、评价改革四方面提出具体策略。研究表明,科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打破碎片化教学局限,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后续可结合不同学情与教材版本深化实践,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路径,持续优化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与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包子雄.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J].学周刊,2025,(26):115-11

[2]李凡彪.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22):50-53.

[3]吴彩菊. 大观念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探索——以“二次函数”为例[J].读写算,2025,(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