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
张蕊
中共梁山县委党校 高级讲师
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心理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干部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层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心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心理能量,激发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存在的共性问题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转型的加快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领导干部还是能有效应对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干部心理健康出现了危机,呈现出一些共性问题。
(一)经常焦虑
基层领导干部工作非常繁忙,承担着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压力倍增,同时还担负着子女教育就业、父母赡养、住房、看病就医等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长时间处在多重压力之下,由此所产生的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逐渐增多。
(二)情绪低落
面对新时代群众的新期盼、工作的高标准和执纪的严问责,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调适能力不强等问题。有的干部表示自己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这种从零开始的过程很痛苦,也间接导致了其情绪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的新要求,无法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之基层人际关系处理复杂、职务晋升困难,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深感“压力山大”,无法排解内心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
(三)长期失眠
经常失眠、入睡困难、半夜醒了就再也睡不着,第二天顶着肿眼泡、黑眼圈去上班。甚至有些干部担心社会的关注和舆论的压力,对这种压力的存在有“病耻感”,明知自己心理受困扰也不和别人说,从而造成了“上级面前不敢说,同事面前不能说,亲朋面前不愿说”,宁愿长期服用安眠药或者“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的不良局面。这些干部碍于身份影响,不愿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担心影响自身工作地位和公众形象,刻意隐瞒病情,“心病”日益严重。
(四)情绪波动大
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压力或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问题自身压力较大,加上工作忙、交流少,在孩子养育等问题上家庭内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家庭矛盾。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阶段,亲子关系非常紧张,或遇到突发的事情,或家人的生病住院、或工作上临时的任务、或人际关系冲突,心情长期受到压抑导致性格急躁,遇事难以冷静,不能客观的对待问题,引发情绪波动,出现心情郁闷、暴躁易怒、压抑无助等情绪障碍。
二、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与执行者,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后一公里”干部,工作中压力不可避免,压力过大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正确看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减轻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缓解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健全关心干部心理问题的工作机制
1.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促使基层领导干部迅速适应电子化时代,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干事信心。完善基层领导干部考评激励机制,量化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加大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人尽其才、竞争上岗。
2.健全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预防和管理机制。在干部进入工作岗位的前期、中期、后期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跟踪服务,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跟进干预。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抗压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视,把心理素质建设作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每位行政干部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之余真诚、耐心地与基层领导干部交流谈心,以达到调适谈话对象心理的目的。
(二)打造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
打造功底扎实、业务熟练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要加大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专业的心理学人才,适当增加心理学兼职人才,对“半路出家”的心理辅导教师要强化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可以聘请教育和卫生健康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也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学习和课余时间交流的方式,了解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状况,促进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
(三)充分发挥家庭和个体的基础支撑作用
1、家庭成员要保持高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要近、沟通交流要亲密。家庭成员间可以通过聊天、一起活动等形式加强情感纽带,增进理解。家庭成员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增强为应对家庭外部压力而做出改变的能力,促使家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功能。
2、个体调整认知提升自我合理情绪疗法
(1)基层领导干部需要改变自我认知。在工作生活中多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发展多元视角,避免钻牛角尖。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有经验的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态整体较好,这也与个人胜任感高度相关。当一个人业务水平比较强时,成就感、胜任感等积极情绪就更容易激发出来。因此,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努力学习,充分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参加相关心理培训与学习,掌握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减少个体挫败感,降低情绪的负面影响,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学会调节方法,加强自我关心。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缓解精神疲劳和久坐带来的身体伤害。根据调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因为加班频繁,无法利用大块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情形下,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时间是挤出来”的观念,采用碎片化时间舒缓筋骨,比如在办公室久坐可以起身进行一些拉伸活动,饭后可以走路消食、午休后可以跳几分钟放松操,将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比如书法、下棋、音乐等,陶冶高尚的情操,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3)基层领导干部个体要改变“病耻感”。当心理受到困扰时大胆向朋友、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求助。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客观评价、深刻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立自强、保持真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执政重在基层[M].杭州:浙江日报社,2007:17.[2]中国官员心理压力报告:新生代公务员问题突出[J].小康,2011.1(2).[3]祝洪卓.增强服务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能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1).[4]陈新明,萧鸣政.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倦怠问题新探索—基于心理定力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24(03):84-91.[5]何林.我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调适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