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导向下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路径探索
张豪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8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综合化,传统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范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需求。以 OBE(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倡导以最终学习产出为牵引,着重关注学生在毕业节点应掌握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与综合素养,从而为高等教育的深层次变革提供关键指引。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 OBE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探索 OBE 导向下跨学科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路径,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OBE 理念的核心内涵
1.聚焦学习成果:OBE 理念把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最终达成怎样的学习成效上,这些成果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养成。预期的学习成效需能够量化、具备可达性,并与培养目标紧密关联,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反向设计课程:根据预期的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在毕业时理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为起点,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果的一致性。
3.强调学生参与:OBE 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倡导学生在学习旅程中主动思考、勇于探究并动手实践。教师不再只是单向灌输知识的“讲台主讲”,而是化身学习旅程的“导航员”,在关键时刻为学生提供资源与策略,助推其自主成长。
4.持续改进教学:依据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迅速诊断并定位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并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三、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构建跨学科课程群,可消融学科边界,汇聚多元知识体系与资源,从而塑造学生的跨界思维与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许多行业和领域都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跨学科课程群建设能够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模式在交汇中激荡并合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跨学科课程群建设能够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重塑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聚焦、更高效;借助跨学科学习,学生得以拓展知识疆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OBE 导向下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1.明确课程群建设目标
以 OBE 理念为指导,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厘清跨学科课程群的构建指向。课程群建设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相衔接。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课程群,其建设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的人工智能问题。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群建设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涵盖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衔接。课程设计应整合通识教育、专业方向与交叉学科三大模块,形成立体化体系。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在多元知识的交汇处进行整合与创新,塑造跨界思维与创造力。同时,课程编排需契合学生的认知节奏与学习进展,科学统筹开课先后及学时配比。
3.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运用多元教学模式点燃学生兴趣与主动性;例如引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整合并应用跨学科知识;引入案例教学,以真实情境为镜,锤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借助小组协同学习,倡导同伴交流、联合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围绕学生达成成果,构建多元并重的评价机制。评价维度涵盖知识习得、能力进阶与素养沉淀。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评价维度涵盖纸笔测验、课后作业、项目报告、课堂参与及实践产出等多元方式,借其合力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全景、客观的刻画,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同时,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即时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态,引导其洞悉问题并迅速优化学习路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跨学科课程群,核心在于一支兼具复合知识结构与整合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应通过多元举措提升教师的跨界素养与教学力,例如支持教师投身跨学科课题研究与学术互动,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开展跨界研修,赋能教师整合多学科视角的教学实践;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6.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锤炼学生实操与创新能力的核心场域,需搭建沉浸式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磨砺成长。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合作项目等。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所学理论融入真实情境,增强破解现实难题的本领。同时,实践教学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OBE 导向下的跨学科课程群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课程群建设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等实践路径,可培育跨界思维与创造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跨学科课程群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 OBE 导向下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国际化发展。
作者简介
张豪(1986.4-),男,汉族,籍贯:湖北咸宁中级经济师,硕士学位,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课题名称:OBE 理念下建构主义理论在《金融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讨
项目编号:JXGG20231051
课题名称:基于 OBE 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究
项目编号:JXGG20231052
课题名称: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
项目编号:JXGG202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