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跳绳教学中的应用
董海燕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大吴小学校 030032
引言:
跳绳项目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且对训练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十分严苛,使其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一项运动。为充分发挥出小学跳绳运动的育人潜在价值,助力学生增强体质,教师可围绕学情与跳绳项目,打造“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全新的跳绳学习模式,发挥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育人的价值与作用。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建,旨在将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无缝衔接,为学生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训练,循序渐进提升自我的体育综合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中的“学”,即教师讲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练”即组织多样化的项目实训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从而掌握体育项目技能,并在练习中产生一定的获得感。“赛”就是组织相关的体育比赛活动,通过组织不同级别、趣味丰富的体育比赛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评”即评价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动态评价、发展性评价,让评价工作嵌入到“学”、“练”、“赛”中,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创设的预期育人目标[1]。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跳绳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一)学得通透,加强技能掌握
为使得小学生的跳绳项目学得通透,快速掌握跳绳的关键技能,教师可组织学生们观看跳绳训练动作分解的微课视频,并播放精彩的跳绳竞赛集锦,让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学习掌握,如何进行量绳、停绳、摇绳,同时激发出学生进行跳绳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联合走、跑、跳等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对分解的跳绳技术动作进行掌握,为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践反思提供支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交互状态,给予赏识肯定的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愿意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跳绳项目的新课内容。
比如,教师可设定跳单双圈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快速掌握如何在跳绳中进行前脚掌的连续起跳。此外,为避免小学生训练受伤,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双球跳绳”,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绳感,将手腕抖动、脚掌起跳、核心肌肉收紧等动作要领进行融合,助力其完成对跳绳技能的掌握理解。
(二)自主练习,实现健康训练
跳绳技能的理论学习与相关模拟体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们进行自主练习,使其在规范健康的训练中,不断夯实自己的跳绳基本功,挖掘自我的体育潜能。该阶段教师展开教学引导时,应当组织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让学生的跳绳能力得到持续提升[2]。
跳绳运动练习的初期,教师应加强走、跑、跳、摇等训练活动的结合,使得学生身体的协同能力不断提升,并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使其在跳绳练习时,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可进行联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当小学生的跳绳基本功扎实后,教师可组织单双圈、竹竿跳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连续跳跃能力,让学生们尝试进行双摇练习,感受跳绳的独特乐趣。
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手脚并用的练习、跳绳三步骤的训练,对跳绳的关键技能进行巩固。最后教师可创设弓步跳、并脚左右跳、单脚跳等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活动,激发出自我的跳绳运动潜力,持续强化自我的肌肉耐力,能够在限定的时间达到更高的成绩。学生的跳绳练习,不应被束缚于课堂上,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在课间活动、家庭中、放假后,在不同的环境下训练,将枯燥的跳绳运动转化为趣味丰富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练习,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跳绳学习整体水平。
(三)巧设比赛,展现育人效果
比赛活动的组织,不仅是激发小学生的跳绳潜能,同时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正确的体育竞技认知与体育精神,助力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应当巧设比赛,让小学生全过程参与其中。比如,班级内部的跳绳比赛活动筹办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设定跳绳比赛项目,如个人赛、男女混合赛、三人团队赛、五人接力赛、花样跳绳赛、速度赛等。
在学生自主组织参与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充分的支持,让学生们全过程参与到体育比赛活动当中,公正客观地评选出跳绳能力出众的学生,而后在班级联赛组织时,教师可进行整体规划,并吸纳学生们的建议,对跳绳班级联赛的细节进行调整,让班级内部选出的获胜者代表班级出战,为班级赢得荣誉。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跳绳比赛,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进的效果,并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提供衔接支架[3]。
(四)多元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是“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因为在学生的新课学习、跳绳练习、参加比赛中,评价无处不在,可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反馈,使得学生产生持久的跳绳训练热情。为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跳绳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的自评、互动与教师评价进行互补,同时展开动态性、发展性评价,让学生自评、互动与教师评价渗透到“学练赛”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挖掘出小学生跳绳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小学跳绳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建构的具体路径,旨在说明该种教学模式创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今后的小学跳绳教学创新时,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参加相关研讨会,引入教育新理念、教学新工具,对教学活动组织方案进行优化升级,为学生打造全新的跳绳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跳绳潜能。
参考文献:
[1]杜亚群.“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跳绳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24(4):52-54.
[2]吴巧倩.“学、练、赛、评”一体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水平一跳绳为例[J].当代体育,2021(34):74-74.
[3]李闽.“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师,2025(5):71-72
作者简介:海燕(1996.0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小学二级,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