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李璟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2
一、羊皮鼓舞的美学价值
(一)表现形式的价值
在羌族,羊皮鼓舞作为羌族最为古老的民族舞蹈,先民们往往通过祭祀宗教、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等活动将各方面知识用舞蹈的形式传授给年青一代。在那个文明较为落后的古代,羌族先民们极为崇拜自然,在这一信仰的支配下,羌族需要的舞蹈的诞生都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关系,羊皮鼓舞也是一种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舞蹈,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生产性的歌舞活动,在向年青一代传授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舞蹈角度考虑,羊皮鼓舞中的各种舞蹈步伐是巫舞“禹步”的继承和开展,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羌族羊皮鼓舞自诞生之日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传承与爱护价值
羌族羊皮鼓舞是一种民族舞蹈,强调的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时代风貌的体现。羊皮鼓舞释比唱词中含有大量的古羌族语成分,舞蹈又是生产劳动、生活状态的表现,可算是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态载体。从历史角度而言有着重大的传承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羌族羊皮鼓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濒临失传的边缘,能够完整表演的艺人已屈指可数。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倘假设失传无疑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损失,应积极激励羌族后辈或其他各族人们参加到这一文化传承的队伍当中。
(三)民俗文化价值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自始至终都保存一种宗教崇拜现象,现代羌族也不列外。只不过现代羌族的宗教崇拜是以白石为象征,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但这种宗教崇拜却不受任何的宗教机构的约束和场地的限制。这种宗教崇拜主要是通过跳羊皮鼓舞的方式来实现,内容那么波及了宗教礼仪、宗教音乐文化、宗教音乐服饰、宗教道具文化、宗教饮食文化、宗教酒文化、宗教禁忌文化以及倡导真善美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古现代羌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羊皮鼓舞积淀和开展成了今天独特而又灿烂的精神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值得每一个艺术工作者深入研究和传播。
二、羊皮鼓舞传承与拓展的根本途径
(一)羊皮鼓舞的符号体验
在解读符号过程中,能体现羊皮鼓舞文化内涵深厚、赏心悦目、能激发人的情感共鸣等信息,这样的符号阐释就能给予自身和外界带来美妙的感受。其次,在体验羊皮鼓舞真实性的地方特色、民族传统、独特性等等尤为满足后,羊皮鼓舞的符号体验就会在自身和外界的心理形成不可磨灭的心理记忆。
(二)羊皮鼓舞的符号运作
羌族羊皮鼓舞的符号运作包括:及时抢救、开掘和有效爱护;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对于每个地方的羊皮鼓舞表演套路、格调特色、表现程序等进行记录,理解整套羊皮鼓舞所蕴含的符号意义。了解符号的运作规律,可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如编创富有代表性的羊皮鼓舞剧目,或舞剧,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三)羊皮鼓舞的符号生产
提高当地民族自身对于羊皮鼓舞中符号的认识,意识到自身具有“主人”的身份和角色,把握“身份符号”和“角色符号”的内涵。尽最大努力向自身或外界展示属于自身最为独特的羊皮鼓舞。政府方面,应努力为自身和外界发明一个可以深入了解羊皮鼓舞的平台,如让自身和外界能轻松辨认出羊皮鼓舞中有哪些方面(如动作形态、表现程式等),哪些能满足自身和外界的情感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能实现双方(自身和外界)顺畅而积极的羊皮鼓舞符号互动。传承人的重视,对于当地有威望的羊皮鼓舞传承人应激励其进行创作,根据每个村寨羊皮鼓舞的不同,提炼具有符号特征的羊皮鼓舞蹈形态,积极编创能形象描绘当下阿尔村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诸方面内容的舞蹈作品,但在编创中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念。
三、羊皮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作为舞蹈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者身体的亲身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对羊皮鼓舞的了解是羌族人民自身和外界在参与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获得体验的,而研究者对羊皮鼓舞的亲身感悟程度,都极大地影响到对羊皮鼓舞的整理与创作,没有身体力行的感受,就无法体验到羊皮鼓真正的内涵,也就无从创作。本文认为,首先要身体力行的去学习羊皮鼓舞的动力与特征,其次还要注重对羊皮鼓舞及其动作、节奏等背后的文化内涵的了解,自己与外界对于舞蹈动作的真实感觉可以对身体记忆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羊皮鼓舞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特色及羌族的文化传统都要被研究者们关注。
其次要重视羊皮鼓舞的传承人,对于当地或国家级的羊皮鼓舞传承人应鼓励其进行创作,根据不同羌族村寨羊皮鼓舞的不同风格,从中提炼具有当地村落特色的典型动作,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其民族属性和宗教文化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创作,积极地创作出能形象的反映当下羌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舞蹈作品,对于脱离群众生活、肆意创作的不符合羊皮鼓舞文化内涵风格的作品,坚决予以抨击。要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创作出得到羌族人民认同的作品,同时加大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力度与扶持,最大限度减少外出打工的问题,要让羊皮鼓舞以古老的口传身授的形式活态传承下去。
最后可以开展组织羌族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开展文艺汇演或舞蹈比赛等方式,还能通过开展羌族刺绣展览或民族工艺品设计的活动,从而使羌族的文化氛围渗透到校园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羌族文化教育,不仅在于基础教育更要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教育,这样才会提高羌族学生的文化领悟能力。在加强对传承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可以对当地的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民族文化教育,增进羌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可由高校的舞蹈艺术工作者或专业舞蹈团体的编导,对羊皮鼓舞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加工,创作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普及性舞蹈作品,从而利用媒体进行推广,让社会各界了解到羌族的历史文化,从而激起社会人民对羌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四、结语
羊皮鼓舞是羌族传统舞蹈最具有代表形式之一,也是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踏着整齐的步调,挥舞着手臂,行发着自身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艺术不在只是动作的简单呈现,折射出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我们要做到真正与时代同步,坚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让羌族羊皮鼓舞绽放昔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杜江静,周全,张楠.从萨朗传承探寻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J].当代体育科技,2025,6(33): 183-185+187. .
[2]叶笛.羌族丧葬舞蹈的娱魂、娱神与娱人——以“跳花伞”为切入点[J].舞蹈,2024,(08):70-71.
课题项目:2023 年度人文社科项目“非遗视野下汉中羌族羊皮鼓舞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研究”(2023YJL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