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策略探析
宫亚男
天津市公交集团第四客运有限公司
新时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一些重要方面具有史无前例的历史特征,原来行之有效的党组织建设内容和形式随着历史发展的逻辑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呈现出组织功能定位模糊化、工作形式化被动化和党员作用发挥边缘化、社会影响弱化问题。公交企业等公共服务行业的党组织建设则作为党组织直接面对社会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企业能否发展以及党的形象、党执政基础的问题。关键不在党组织活动的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党组织的功能性再造、深层次的变革创新,如何使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现组织活力的激发,如何搭建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相协调的新的党建工作格局,则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组织本质、组织功能、组织运行等方面进行重塑,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组织功能重塑与价值创造机制创新
解决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首先要研究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完成从“政治型”的组织功能向“价值型”的组织功能转变,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往往主要是政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当然,“政治”是不能缺位的,但在新时代必须是“赋能型”的组织功能,而不是单纯地增加工作量或组织功能内容,要实现一种从“管理型”组织向“赋能型”组织转变的职能重构,一方面要从组织功能和工作的关系上,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业务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更好地达成政治功能与生产经营功能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完成党建资源对企业发展优势的转化;对于公交企业党组织,则要从提升组织业务水平上,落实好职能融合和党组织对业务发展的主导作用,要抓好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在安全文明运营、优质服务群众、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任务上发挥作用,把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与部门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推动党的组织文化引领作用上,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组织功能,运用组织文化引领凝聚思想共识,提升思想境界,形成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达到良好的组织协同,推动生产改革发展[1]。
二、数字化赋能下的组织效能革新
基层党组织治理中引入数字技术除了表现为工作方式的数字化,而且还表现为组织运行逻辑的变革[2]。数字化赋能是对党组织内部组织运行的重构,表现为组织运行要素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改变,技术手段是数字转型的“催化剂”,催化组织各要素产生变化,导致数字技术对党组织组织结构及职能运行逻辑的重构,改变组织运行逻辑。传统的党组织层级化管理运行的组织架构,会带来信息失真、决策滞后、基层党员参与不足等问题,而党组织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使用技术手段使得党组织的运行更加扁平化、公开透明。由党组织建立的数据平台中的党建工作业务由党建工作平台记录每一个党员的学习情况、工作状态、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党组织对数据平台中展现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党组织与党员之间进行科学的分类及定制化的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的另一大优势是改变了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党组织与党员间的沟通更加的平等,组织内部的每个人都是主动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客体。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数字党建应用平台,在党组织与党员之间营造出一种更加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党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数字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建言献策、分享工作经验,并对党组织与党员互动的逻辑进行重构即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党组织边界重构及边界管理的变革,数字技术的出现使组织的边界缩小了空间距离,使党组织可以做到跨时间和空间、区域、层级之间的资源投入和相互协作,产生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党组织运行的网络化新组织模式,也是数字时代党组织能够突破空间距离限制而进行跨距离、跨组织以及跨层级的合作的一种模式创新。
三、党员主体性激发与内生动力构建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着眼点是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构建发展党组织的内生动力机制[3]。过去,党员是被组织安排、执行组织任务的被动接受者,组织说什么就做什么,缺乏主动参与、创造性发挥的内生积极性,影响了党组织内生动力的激发。党员主体作用发挥要积极形成党员的自我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机制,把每一个党员真正发展成为党组织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主体推进者,不仅仅是任务、工作的接受者和执行者,而是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党员在组织中的被动定位,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的参与者,从管理的对象转变为共同的管理者。在实践中要形成党员的议事决策机制,让党员参与组织的重要事项的决策事务当中,使每一个党员在组织的重要事情上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运用民主的决策激发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民主的决策成功实施的同时激发党员的主动作用。党组织建设中党员内生动力的构成要素则是形成党员能力发展的培育机制,让党员能力培养实现对党员潜力的激发。不能仅仅是工作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把党员的工作技能转化为相应的能力提升,而不能仅停留在党员的政治素养提升方面。如何激发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开展技能比武、微创新、党员岗位示范等服务载体,让党员在岗位工作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让能力的发挥形成党员参与组织发展的推进作用,建立起内生激励的积极有效反馈机制,同时把组织目标转化为党员个体的成长诉求,最终达到党员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的统一,让党员在组织发展目标中找到自己个体发展的价值点与生长点。
结语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本质上是把握党的组织建设规律、有效运用规律的实践过程。根本重塑组织功能、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全面激发党员主体性等,使基层党组织发生从传统行政化向现代化服务型、从封闭独立向开放合作的整体性变革,不是简单否定传统,而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基础上的升华,也是对新时代党建工作内在规律探索和实践创新的主动实践,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才能真正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性,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家梅.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J]. 中州学刊,2024(6):25-33.
[2]云电军,郭建,李树旗.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的百年探索:理论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2):20-26.
[3]宋戈.国企基层党组织引领高质量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11):017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