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莫海明

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红田小学516223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跨学科教学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手段,该领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部分,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力图分析如何运用跨学科协作、以问题为核心、项目融合以及文化渗透等策略,以期能够实现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无缝衔接,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

一、学科融通启思维,实践联动探真知

教师需要找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契合点,选取有共同知识基础的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时既需包含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应用,还需整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设立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学科间的相关难题,同时借助另一学科的思维模式深化数学理解。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引入统计学理论,或在数学建模中融入科学推理,实施数学与学科语言的双向映射。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课《测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校园树木高度测定”为主题开展教学,在最开始指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厘米”与“米”的应用方式,引入“如何对非直接接触物体进行高度测量的”科学议题。学生们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技术——“影子测量法”,应用数学比例关系塑造模型:一致性地量取树木和短棒的影子大小,采用“树高与树影之比即短棍高与短棍影之比”的比例关系进行树高测量。然后让学生分组使用卷尺、短棍进行实地测量,记录数据并代入公式计算。最后采用科学检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实,使得学生不仅对长度单位的应用技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掌握了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核心要素,实现数学运算与科学探究的紧密整合。

二、问题驱动跨边界,知行合一筑根基

教师需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采纳“数学工具”与“学科方法”的双重教学理念,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在验证方案时则借助另一学科的实践逻辑,经历“提出问题、数学建模、实践学科以及反思改进”的连贯步骤,学生最终可以在运用数学知识方面达到熟练水平,也能明了学科交叉的实际关联性,最终掌握“以数学表述问题、以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跨边界学习方式。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实施“创建班级文化墙”的项目,在最初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未覆盖的墙面,提出“如何用固定面积的彩纸覆盖墙面并体现班级特色”的问题,讨论分组成队后采用面积公式对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彩纸覆盖效果进行计算,结合美术学科构图原则进行图案布局的构思。学生先测量墙面尺寸并计算总面积,再通过拼摆实验比较不同形状彩纸的排列方式,并记录剩余空间的相关数据;随后根据美术审美要求调整图案比例,实现数学与艺术设计在图案比例上的协调一致。最后各小组可以展示方案,通过数学数据对比与美术效果评价双重标准评选最优设计,提高学生对面积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发现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交叉点。

三、项目整合拓视野,多元评价促成长

教师需围绕数学核心概念构建主题项目,使学科知识点与实际任务相融合,同时指导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工具,以及综合采用不同学科的实践路径。当学生经历了项目调研、方案设计及动手制作等实践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对数学原理的认识水平,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认知的边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应当采用多元评价手段,结合过程性记录、成果展示及同伴互评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实践学科素养以及协作创新意识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观察物体》的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设计班级图书角立体标识”作为任务进行教学,首先指导学生发现图书角现有标识的缺陷,抛出问题:“怎样设计一个从各个角度看都明显的立体图书角标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结束后,需运用《观察物体》中“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知识绘制标识三视图,并采用美术立体造型手段(如折叠、粘贴)制作实体模型。学生在初始阶段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设定各部分的尺寸比例,保证三视图的精密度;进而利用美术素材(诸如卡纸、彩笔)构建三维物体,再对作品的不同方向进行审视与修正。最后各组展示标识模型,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三视图的合规性,从美术视角评价视觉吸引力,将图书角的现实应用表现(如视线遮挡情况、识别难易度)纳入综合调整范围,提高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中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文化浸润联古今,实践创新育素养

教师应当从历史文物、传统艺术及民俗活动中归纳数学的原始形象,使数学教育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教学计划除了需对传统数学智慧进行剖析,还需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指引下实现文化创新,跟随古代工匠的创作模式,学生可以领悟数学在文化继承中的实用作用,又能感知到传统智慧中的数学审美意蕴,最终达成“数学与文化相互阐释,文化思维助力数学发展”的互动滋养,培育既有科学思维又有文化情怀的创新型人才。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复原与创新传统窗花”作为教学目标,先展示故宫窗花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窗花的对称性,提出“采用数学方法恢复破损窗花”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活动告一段落后,学生应当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课程所学,采用测量关键点、描绘对称轴和实施图案平移的方法来完成窗花的复原设计。随后教师再播放一段传统剪纸工艺的教学视频,说明“折剪法”蕴含的对称规律,学生需要将数学设计图与剪纸工艺相融合,动手实施窗花的剪制。最后各组展示作品,从数学角度评价对称精度,从文化角度挖掘图案的寓意,探索将现代设计的元素融入传统窗花制作的新路径,实现文化延续与数学创新的完美融合。

结束语:

跨学科教学使得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重焕光彩,文中指出可以采取学科交叉、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项目融合以及融入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可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且可在多学科交叉点扩展观察视角,增强综合素质。在未来,教师应当推进跨学科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改进,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范韦莉,吕林海.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点[J].教学与管理,2024,(32):35-38.

[2]黄锐芬.小学数学跨学科的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J].华夏教师,2024,(36):96-98.

[3]单舒.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3):46-48.